[发明专利]一种蟹虾双主养模式中罗氏沼虾的捕捞设施及捕捞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18556.2 | 申请日: | 2021-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314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毛觉生;端明伟;宋学宏;杨彩根;菅攀阳;陆乙课;许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毛氏阳澄湖水产发展有限公司;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9/02 | 分类号: | A01K69/02 |
代理公司: | 苏州根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6 | 代理人: | 仇波 |
地址: | 215141 江苏省苏州市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蟹虾双主养 模式 中罗氏沼虾 捕捞 设施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蟹虾双主养模式中罗氏沼虾的捕捞设施及捕捞方法,所述蟹虾双主养模式于养殖池中进行,所述养殖池具有池埂a,它包括:墙网,所述墙网的一端与所述池埂a相接;翼网组件;两组冲水组件;地笼网组件;后置网箱,所述后置网箱与所述地笼网组件的另一端相连接。这样通过潜水泵冲水产生的水流,将有顶水、靠网壁游动习性的罗氏沼虾引诱进入捕捞设施内,并通过设有迷惑蟹虾的翼网、地笼而进入后置网箱中,实现有效、大量地捕获罗氏沼虾的目的;而河蟹在敞开的网箱中可以再次爬出网箱,避免被捕获,减少受伤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蟹虾养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捕捞设施,具体涉及一种蟹虾双主养模式中罗氏沼虾的捕捞设施及捕捞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降低单养河蟹的市场风险,充分利用蟹池优良水体空间,挖掘水体资源潜力,增加养殖效益,人们开始了湖泊、池塘低密度下进行河蟹与罗氏沼虾的套养。例如申请号为201410133162.2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在湖泊网围河蟹600~1000只/亩的放养量套养6-8cm/尾规格的罗氏沼虾160-240只/亩;池塘800-1500只/亩的河蟹养殖池套养规格为400-500尾/kg的罗氏沼虾80-320尾/亩,或在放养800只/亩的河蟹池中双主养100-340尾/kg规格的罗氏沼虾4000尾/亩,只要养护好水草,均能使河蟹、罗氏沼虾健康生长,获得较好的养殖经济效益。
高密度养殖罗氏沼虾,因罗氏沼虾地笼诱捕效果差而通常采用网拉的形式捕捞。但在河蟹养殖池中因水草多而无法采用拉网方式捕捞。目前,现有技术均在早期(9-10月上旬)采用地笼、网簖少量捕捞罗氏沼虾,后期(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采用割草网拉的形式大量捕捞罗氏沼虾。然而,即使早期使用地笼与网簖少量捕捞罗氏沼虾,因河蟹、罗氏沼虾一起上地笼与网簖,呈现相互残杀的现象,影响销售价格。因此,虽然蟹虾双主养模式能使河蟹与罗氏沼虾同时长大,水产品品质好;但因捕捞劳动强度大、容易出现残肢蟹等现象,影响广大养殖者的积极性,推广难度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蟹虾双主养模式中罗氏沼虾的捕捞设施及捕捞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蟹虾双主养模式中罗氏沼虾的捕捞设施,所述蟹虾双主养模式于养殖池中进行,所述养殖池具有池埂a,它包括:
墙网,所述墙网的一端与所述池埂a相接;
翼网组件,所述翼网组件包括两个翼网单元以及连接翼网;每个所述翼网单元包括第一翼网、第二翼网、第三翼网、第四翼网和第五翼网;定义所述第一翼网、第二翼网、第三翼网、第四翼网和第五翼网中靠近所述墙网的一端为其内端且远离所述墙网的一端为其外端,所述第一翼网设置于所述墙网的一侧,所述第二翼网的内端与所述第一翼网的外端相连接,所述第三翼网的外端与所述第二翼网的外端相连接,所述第四翼网的外端与所述第三翼网的内端相连接,所述第五翼网的外端与所述第四翼网的外端相连接且所述第五翼网位于所述第四翼网的外侧,所述连接翼网连接两个所述第五翼网的内端,两个所述第一翼网内端的间距大于两个所述第四翼网内端的间距;
两组冲水组件,每组所述冲水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墙网一侧且位于所述池埂a和所述翼网组件之间的潜水泵以及一端与所述潜水泵相连接且背离所述池埂a的软管,所述软管朝背离所述墙网的方向倾斜延伸;
地笼网组件,所述地笼网组件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翼网相连接,其内设置有锥形倒刺网;
后置网箱,所述后置网箱与所述地笼网组件的另一端相连接。
优化地,所述墙网垂直于所述池埂a,其长度为5~6m。
优化地,两个所述翼网单元关于所述墙网对称。
优化地,所述墙网、所述第一翼网、所述第二翼网、所述第三翼网、所述第四翼网、所述第五翼网和所述连接翼网相互独立地为网高2~2.5m、高出养殖池水面0.4~0.8m且其底纲采用直径5~10cm的石笼或铁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毛氏阳澄湖水产发展有限公司;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市毛氏阳澄湖水产发展有限公司;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185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