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靶向药物释放介入类医疗器械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19194.9 | 申请日: | 2021-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15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杨明芹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明芹 |
主分类号: | A61M5/178 | 分类号: | A61M5/178;A61M5/315;A61M5/32;A61M5/44;A61B1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050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靶向 药物 释放 介入 医疗器械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靶向药物释放介入类医疗器械及其使用方法,包括计时保温筒体、药剂瓶、推杆和伸缩杆,所述计时保温筒体的内壁表面安装有导热管,所述导热管的外表面环绕安装有四组伸缩杆,所述计时保温筒体的内部安装有药剂瓶,所述密封橡胶塞的内部贯穿安装有导药针头,所述橡胶塞的内壁通过螺纹连接有螺纹嵌合杆,所述螺纹嵌合杆的顶部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的顶部安装有塞盒,所述计时保温筒体的外壁表面顶部安装有两组对称分布的弧形翼板。本发明通过设置有计时保温筒体,可对筒体内部的药剂瓶进行温度可控、加热时间可控的加热操作,进而使得药剂瓶内部的药物活性最大化,进入人体内部后可实现靶向治疗效率的最大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靶向介入治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靶向药物释放介入类医疗器械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靶向治疗,通常用于治疗肿瘤或者心血管疾病,通过向患者体内注入靶向药物,凭借靶向药物表面的靶向识别,可带领药物针对性的靠近病源、病灶部位,并对该部位的有害细胞以及组织进行针对性的灭杀处理,进而达到治疗效果,由于靶体的针对性,对患者体内其他正常组织以及细胞并不会产生毒副作用,降低了靶向治疗的副作用,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进步,靶向治疗和介入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式凭借创口小、痛感小等优势,逐渐推广开来。
现有的靶向介入治疗装置存在的缺陷是:
1、对比文件CN208659492U公开了一种肿瘤内科药物介入治疗装置,“包括控制箱、连接板、集液袋,所述控制箱上设置有检修门,所述控制箱下四角设置有移动轮,所述控制箱顶部设置有控制键,所述控制键旁设置有显示器,所述控制箱内设置有给药箱,所述给药箱上设置有给药泵,所述给药泵上设置有给药管,所述给药箱旁设置有抽液泵,所述抽液泵顶部设置有抽液管,所述抽液泵旁设置有排液管,所述控制箱后壁上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箱侧壁上设置有推拉把手。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利用集液袋将肿瘤给药后外流的废液收集汇聚在一起,通过专门的管道将废液抽出体外,避免了废液从针孔外流后引起感染,提高了肿瘤内科药物介入治疗给药的安全性”,但是装置在进行相应的介入治疗前,未能针对药剂瓶内部的药物进行适宜温度的加热处理,导致内部药物的活性较低,后续的靶向治疗效果不佳;
2、对比文件CN108261213A 公开了一种介入医疗系统、输送装置及植入医疗器械,“包括设有卡接部的器械和设有卡头部的中空的输送体,介入医疗系统还包括可移动地穿设于输送体内腔的扩张件;卡头部包括至少一个大致朝靠近卡头部的纵向中心轴线延伸的卡片,卡片具有弹性,在扩张件的径向向外作用力的扩张作用下,卡头部的卡片与卡接部相卡接,使得卡接部与卡头部相连,且当扩张件相对输送体运动至不再径向扩张卡片时,卡片弹离卡接部而使得器械与输送体分离。本发明的介入医疗系统中,植入医疗器械与输送装置的连接更加牢固方便,确保了植入医疗器械的正常释放,降低手术风险”,但是装置在进行相应的介入治疗时,未能针对装置进行药物的充分引流,且装置的引流结构较为单一,无法实现针管与导管的随意切换,装置的操作灵活性较低;
3、对比文件CN211988358U公开了一种肿瘤内科药物介入治疗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转动连接有两组滚筒,所述滚筒的顶部设有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右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往复丝杆,所述往复丝杆上螺纹套接有两个活动环,所述活动环的底部外圈上铰接有第一撑杆,所述第一撑杆的底端铰接有第一滑块。本实用新型通过各种结构的组合使得装置不仅可以对药液进行混合搅拌且可以对药液进行左右摇晃,从而提高药液的混合程度,使得药液的使用效果最大化,且本装置可以对药液混合的计量进行定量添加,从而防止药液计量的失误”,装置介入治疗结束后需要人工手动按压患者的穿刺创口表面,且需要持续性的按压一端时间才可达到凝血止血效果,操作较为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靶向药物释放介入类医疗器械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明芹,未经杨明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1919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