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甘氨酸法草甘膦酸母液回收草甘膦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19309.4 | 申请日: | 2021-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25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周曙光;秦龙;詹波;钱志刚;李杭斌;张斌;沈涵;姚晖;王哮滔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F9/38 | 分类号: | C07F9/38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 |
地址: | 3116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甘氨酸 法草甘膦酸 母液 回收 草甘膦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从甘氨酸法草甘膦酸母液回收草甘膦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取部分草甘膦酸母液作为第一草甘膦母液,对第一草甘膦酸母液进行至少2级浓缩结晶过滤;所述至少2级浓缩结晶过滤后得到的除盐浓缩母液与水解液混合进行水解,得到水解后液;结晶处理所得水解后液,固液分离得到草甘膦产品与草甘膦酸母液;所得草甘膦酸母液循环套用。所述方法回收草甘膦时无需额外添加水和/或酸,无需增加蒸发能耗以及酸碱消耗;同时解决了草甘膦结晶时由于三乙胺盐酸盐过饱和而无法提高结晶浓度的问题,从而提高了草甘膦产品收率;解决了草甘膦结晶的质量问题,并降低了草甘膦碱母液的产生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化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草甘膦酸母液的处理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从甘氨酸法草甘膦酸母液回收草甘膦的方法。
背景技术
草甘膦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农业用药,并且主要用于农业除草工作中,而且草甘膦的传导性能比较好,能够较好的除去多年生的杂草,而且极度容易被分解。在食品中的安全界限高于其他同类农药,不会在动物体内或者是其他生物体内积累和残存,对人、动物、水生物及环境都比较安全。因此是全球市场用量最大、作物领域运用最广的除草剂。
目前甘氨酸法草甘膦生产工艺通过解聚、加成、缩合、水解四步制得。其中解聚、加成、缩合为合成步骤,所得合成液加入盐酸进行水解、结晶、分离得到草甘膦。水解时回收气相溶剂甲醇,副产甲缩醛和氯甲烷。结晶分离得到得到草甘膦产品和酸母液,酸母液用液碱中和,回收三乙胺,剩下的为碱母液进行磷资源利用。
CN 101830928A公开了一种从草甘膦母液中回收草甘膦原粉的方法,回收方法步骤为在甘氨酸法回收三乙胺的草甘膦碱性母液中加入盐酸,将得到的母液进行浓缩至草甘膦含量8-10%,得滤饼和滤液,将得到的滤液降温结晶后过滤,得滤饼和滤液;滤液套用至下批次回收过程中。但该方法是向碱母液中加入盐酸,必定消耗大量盐酸,增加了很多盐的同时增加了成本费用,其次盐酸大量的加入又增加了系统中的水量,造成母液浓缩能耗的增加。同时,母液中含有盐分,析出的少量草甘膦中将会含有大量盐分,影响草甘膦的质量。因此该方法酸碱消耗大,能耗高,无法达到草甘膦母液高效提粉的目的。
CN 101704841A公开了一种草甘膦母液的回收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制备草甘膦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原母液经碱中和后,进行浓缩得到浓母液;向浓母液中通入氯化氢或加入盐酸,至母液中的氯化钠析出,离心分离,除去沉淀物,留存母液;将得到的母液进一步浓缩,继续析出氯化钠,离心分离,除去沉淀物,得到含草甘膦的母液;将得到的含草甘膦的母液用碱性物质调节pH值至草甘膦等电点,草甘膦固体析出,过滤回收草甘膦,或者调节pH值为4-8.5制成草甘膦水剂。该方法向碱母液中加入盐酸或通入氯化氢气体,必定消耗大量盐酸或氯化氢,增加了很多盐的同时增加了成本费用;同时母液中虽析出氯化钠后但依旧含有盐分,析出的少量草甘膦中将会含有大量盐分,影响草甘膦的质量,且等电点析出后母液中草甘膦含量依旧较高。因此该方法酸碱消耗大,能耗高,无法达到草甘膦母液高效提粉目的。
CN 104119379A公开了一种从草甘膦母液中提取草甘膦原粉的工艺。在甘氨酸法草甘膦合成中,将合成得到的缩合液,加入过量的盐酸水解,在水解过程中,将经膜浓缩后的草甘膦浓缩母液加入到水解液中,继续水解,提取出草甘膦原粉。但该方法是对回收三乙胺后的碱母液进行四级膜浓缩,水解产生的酸母液在回收三乙胺时需要加入大量的液碱,将吨草甘膦产生的酸母液的量由原来的2.7-3.0吨增大到4.0-4.5吨,且含有大量的氯化钠,为钠盐体系。膜浓缩分离时难以彻底分离,需要额外加入大量清水,所产生的淡盐水量更大,且会含有大量氯化钠和一定量的有机磷,难以处理。所产生的膜浓缩母液中也含有部分氯化钠,且浓缩程度有限,大量的水分在套用到水解时随溶剂甲醇和副产氯甲烷蒸出,会增加额外的能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193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应多种介质的电子标签
- 下一篇:一种图像缺陷拟合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