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过视频识别车型保证充电安全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19375.1 | 申请日: | 2021-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197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贾俊国;吴和平;杨定立;朱卫东;于文斌;宋锦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智慧能源交通技术创新中心(苏州)有限公司;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国网电动汽车服务(陕西)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65 | 分类号: | B60L53/65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汇诚永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0 | 代理人: | 顾品荧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过 视频 识别 车型 保证 充电 安全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视频识别车型保证充电安全的方法,包括集中控制器,所述集中控制器通过交换机与摄像头连接,所述集中控制器与充电设备连接,所述集中控制器包括图像采集模块、图像识别模块、告警模块和信息储存模块,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通过摄像头采集车辆图像,所述图像识别模块将采集到的车辆图像进行识别并将识别到的车型信息与信息储存模块内的车型数据进行对比,当对比发现车型信息与车型数据相对应时,所述告警模块将告警信息发送给对应充电设备,通过视频识别车型保证充电安全的方法,以解决现在存在的人工识别充电车型准确度差、效率低,无差别调整充电策略、导致正常车型充电受限制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过视频识别车型保证充电安全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充电安全问题愈发突出。某些型号的电动车由于质量缺陷,在充电时检测SOC(State of Charge,电状态又叫剩余电量,是反应电池包内当前电量占总体可用容量百分比的一个参数)误差较大,电池充满后SOC还未到100%,车辆不主动结束充电,极易造成动力电池过充,而电池过充会造成动力电池自燃。
目前一些充电运营商将统计到的高风险车型发给运维人员,运维人员在充电站现场对充电车辆进行人工识别,发现高风险车型后采集拒绝充电,降低充电功率或调低SOC阈值,指定单独区域充电等措施保证充电安全,此方法完全依靠人工识别,人力资源投入巨大,且人工识别效率和准确度无法保证。
另外一些充电运营商在夏季高温时段人工将充电设备的充电SOC阈值调低,秋季再将SOC阈值调回,使充电设备在检测到充电车辆达到该SOC阈值时停止充电,从而达到避免过充的目的,此方案无差别对待所有车型,导致一些正常车型无法充到百分百SOC,电池没有充满不能满足用户的充电需求,另外每年调整两次SOC阈值,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进行操作。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充电站运维工作人力投入,使充电控制调整更加精准、针对性更强,降低过充发生几率、提高充电安全的通过视频识别车型保证充电安全的方法。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通过视频识别车型保证充电安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集中控制器,所述集中控制器通过交换机与摄像头连接,所述集中控制器与充电设备连接,所述集中控制器包括图像采集模块、图像识别模块、告警模块和信息储存模块,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通过摄像头采集车辆图像,所述图像识别模块将采集到的车辆图像进行识别并将识别到的车型信息与信息储存模块内的车型数据进行对比,当对比发现车型信息与车型数据相对应时,所述告警模块将告警信息发送给对应充电设备,此时所述充电设备将采取不同充电策略。
进一步地,所述集中控制器通过无线网络与上级平台连接,用于所述车型数据的远程更新。
进一步地,所述车型数据包括一级风险车型和二级风险车型,所述二级风险车型为发生过一次自燃事故、车辆生产厂家倒闭或濒临破产的车型,所述一级风险车型为15天内发生两次以上自燃事故、车辆生产厂家或有关单位发布风险提醒的车型。
进一步地,所述告警信息包括一级告警信息和二告警信息,所述一级告警信息和二告警信息分别与一级风险车型和二级风险车型相对应,当所述图像识别模块识别对比得出车型信息为一级风险车型时,所述告警信息发出一级告警信息,当所述图像识别模块识别对比得出车型信息为二级风险车型时,所述告警信息发出二级告警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策略为一级充电策略和二级充电策略,所述一级充电策略和二级充电策略分别与一级告警信息和二级告警信息相对应,当所述充电设备收到一级告警信息后将会拒绝为车辆充电,并通过所述充电设备的屏幕进行提示和说明,当所述充电设备收到二级告警信息后将会调低充电SOC阈值。
进一步地,所述摄像头安装于充电现场且数量至少有三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智慧能源交通技术创新中心(苏州)有限公司;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国网电动汽车服务(陕西)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智慧能源交通技术创新中心(苏州)有限公司;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国网电动汽车服务(陕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193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