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驱蚊挥散芯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19921.1 | 申请日: | 2021-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157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黄朝万;黄蕙;杨河川;吴强;周伟;洪家睦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彩虹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65/08 | 分类号: | A01N65/08;A01N65/28;A01N65/12;A01N65/22;A01N59/00;A01N37/36;A01P1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王占房 |
地址: | 610045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驱蚊挥散芯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驱蚊挥散芯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涉及挥散芯技术领域,所述挥散芯的成分包括有:桉油精、桂醇酸钠、绿茶提取液、茶树精油、艾草、木炭粉、白胶粉、佩兰、木香、薄荷、榆树皮以及离子水,所述挥散芯由如下质量成分配制而得:桉油精12份、桂醇酸钠11份、绿茶提取液6份、茶树精油14份、艾草6份、木炭粉10份、白胶粉10份、佩兰9份、木香9份、薄荷8份、榆树皮13份、离子水14份。该装置通过在桉油精和艾草、桂醇酸钠、木香的多重作用下,能够对蚊虫起到很好的驱赶作用,减少蚊虫对用户的叮咬,且原料均采用纯天然植物,使得该驱蚊挥散芯的驱蚊的过程中,产生的气味无毒无害,不会对用户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挥散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驱蚊挥散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质量要求的更高,睡眠自然是最重要的,可是身边有很多人对蚊子的存在感到相当大的困扰,尤其是在夏天的时候,蚊子尤其多,蚊子叮咬人员后,人员可能会发生一些疾病,如感冒、发烧以及感染之类的,为了减少蚊子的叮咬,用户们都会点上驱蚊用的挥散芯,让其对蚊子起到驱赶的作用。
但是目前的驱蚊挥散芯在使用的过程中,其驱蚊效果并不理想,进而使熟睡后的用户仍然会被蚊虫叮咬,且现有的驱蚊挥散芯气味难闻,会影响用户的睡眠质量,没有对此缺陷进行相应的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驱蚊挥散芯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目前的驱蚊挥散芯在使用的过程中,其驱蚊效果并不理想,进而使熟睡后的用户仍然会被蚊虫叮咬,且现有的驱蚊挥散芯气味难闻,会影响用户的睡眠质量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驱蚊挥散芯,所述挥散芯的成分包括有:桉油精、桂醇酸钠、绿茶提取液、茶树精油、艾草、木炭粉、白胶粉、佩兰、木香、薄荷、榆树皮以及离子水,由如下质量成分配制而得:桉油精8~16份、桂醇酸钠8~15份、绿茶提取液4~8份、茶树精油8~18份、艾草2~8份、木炭粉8~12份、白胶粉8~11份、佩兰6~12份、木香8~11份、薄荷2~12份、榆树皮8~16份、离子水7~20份。
优选的,所述挥散芯由如下质量成分配制而得:桉油精8份、桂醇酸钠8份、绿茶提取液4份、茶树精油8份、艾草2份、木炭粉8份、白胶粉8份、佩兰6份、木香8份、薄荷2份、榆树皮8份、离子水7份。
优选的,所述挥散芯由如下质量成分配制而得:桉油精16份、桂醇酸钠15份、绿茶提取液8份、茶树精油18份、艾草8份、木炭粉12份、白胶粉11份、佩兰12份、木香11份、薄荷12份、榆树皮16份、离子水20份。
优选的,所述挥散芯由如下质量成分配制而得:桉油精12份、桂醇酸钠11份、绿茶提取液6份、茶树精油14份、艾草6份、木炭粉10份、白胶粉10份、佩兰9份、木香9份、薄荷8份、榆树皮13份、离子水14份。
优选的,所述桉油精是由桉叶油分馏而制得,所述榆树皮是由年份为15~25年的榆树而制成。
优选的,所述木炭粉是由农作物秸秆粉碎研磨而成,木炭粉的粒度控制在0.65~2.35mm范围内,所述白胶粉的粒度控制在0.36~2.65mm范围内。
优选的,一种驱蚊挥散芯,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各成分称重:按照上述药剂各成分对应的重量份,用电子秤对其进行称重处理;
S2、原料粉碎:将艾草和佩兰、木香、薄荷、榆树皮混合放入到粉碎机中,然后对其进行粉碎处理,当混合原料粉碎到1~2cm时,将原料取出,然后将其放入到研磨机中,进行研磨处理,使其研磨的粒度保持在0.55~1.89mm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彩虹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彩虹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199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