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于并网储能系统的毫秒级防过载及防逆流保护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20730.7 | 申请日: | 2021-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314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戈志敏;丁凯;程军华;黄勇良;余龙;欧阳水兵;孔卫忠;吴田伟;吴世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赣锋锂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H02J3/32;H02J7/00 |
代理公司: | 南昌华策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51 | 代理人: | 贾耀梅 |
地址: | 3380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并网 系统 毫秒 过载 逆流 保护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并网储能系统的毫秒级防过载及防逆流保护方法。所述应用于并网储能系统的毫秒级防过载及防逆流保护方法包括电网、功率检测单元、负载、能量管理系统、充放电单元以及电池系统,所述电网和储能系统连接,所述功率检测单元与所述储能系统及所述电网连接,所述功率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储能系统向所述电网取电功率并判断所述取电功率是否有电能倒灌至所述电网,所述负载与所述电网及所述储能系统连接,所述负载用于实时向所述电网或所述储能系统吸取电能。本发明的应用于并网储能系统的毫秒级防过载及防逆流保护方法,在传统功率调节方法的基础上能够实现毫秒级的快速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并网储能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并网储能系统的毫秒级防过载及防逆流保护方法。
背景技术
储能是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系统、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技术,储能解决方案可以应用在储能电站的调峰、调频,或者梯次电池的利用,应急供电的场合及一些削峰填谷的商业应用等方面。
目前在并网的储能系统中,负载功率变化容易引起变压器负载过载或者储能放电逆功率倒灌至电网,这种情况容易造成系统停机或者电网不稳定。对于过载和逆流的防护,传统做法是增加功率检测设备,通过检测设备与能量管理系统或者充放电单元实时传递功率信息,调节充放电量的方式进行的,对于负载功率急速变化的情况,上述方法因时效性问题无法达到有效的功率控制。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应用于并网储能系统的毫秒级防过载及防逆流保护方法,能够解决并网储能系统产生的过载和逆流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应用于并网储能系统的毫秒级防过载及防逆流保护方法,包括电网、功率检测单元、负载、能量管理系统、充放电单元以及电池系统,所述电网和储能系统连接,所述功率检测单元与所述储能系统及所述电网连接,所述功率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储能系统向所述电网取电功率并判断所述取电功率是否有电能倒灌至所述电网,所述负载与所述电网及所述储能系统连接,所述负载用于实时向所述电网或所述储能系统吸取电能,所述能量管理系统与所述功率检测单元、所述充放电单元及所述电池系统连接,所述能量管理系统用于监控所述功率检测单元、所述充放电单元和所述电池系统,所述能量管理系统能够对所述功率检测单元检测的实时功率进行调度,对所述充放电单元下发功率调节指令,对所述电池系统下发保护动作指令。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系统由二次电池和电池管理系统组成,可进行多次反复充电。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系统由电池单体和单体检测单元串并联组成,电池系统为主要的电能储能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充放电单元由逆变器网络组成,所述逆变器和各所述电池系统连接并由所述能量管理系统控制充放电功率,每一个所述逆变器控制一套所述电池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功率检测单元和所述充放电单元I/O连接。
本发明提出一种应用于并网储能系统的毫秒级防过载及防逆流保护方法,其设置在电池储能系统中,用于防止变压器过载及储能放电逆流至电网,在传统功率调节方法的基础上能够实现毫秒级的快速控制,即储能系统对外充放电过程中能够及时停止,避免造成变压器过载或对电网产生逆功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赣锋锂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西赣锋锂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207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