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填埋气体的除臭风机、除臭系统及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22904.3 | 申请日: | 2021-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045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杨友坤;陈文廷 | 申请(专利权)人: | 光大环境修复(江苏)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6 | 分类号: | B01D53/76;B01D53/00;B01D46/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磐华律师事务所 11336 | 代理人: | 冯永贞;汪洋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气体 除臭 风机 系统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填埋气体的除臭风机、除臭系统及处理方法,除臭风机包括依次连接的风箱、引风管、风机和送风管,以及用于驱动风机的电机,风箱包括具有风门的风箱门、空气过滤板、药剂仓和风箱脚,药剂仓包括具有进气孔的药剂仓盖、通过膜片槽固定的除臭膜片、以及与引风管连接的出风口,除臭膜片内渗析出的挥发性除臭微粒随着气流通过出风口被吸入引风管,气流与填埋气体充分交汇与混合,进行除臭作业。本发明无需消耗大量除臭药剂和自来水,也无需频繁投加药剂,利用气流作为挥发性除臭微粒的传输介质,除臭效率显著提高,可有效防止灰尘等异物进入风箱内,能够降低除臭膜片中除臭微粒的挥发性损失,显著降低除臭材料和人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活垃圾填埋气体收集处理及利用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填埋气体的除臭风机、除臭系统及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生活垃圾填埋气体因含有有机物厌氧发酵过程中未完全降解形成的碳氢、碳氢氧类产物和一些含硫、含氮化合物,如烯烃、小分子挥发性脂肪酸、醇类、醛酮类、硫醇、硫醚类、胺类、酰胺类等,往往伴有特殊的恶臭气味,严重污染生态环境,影响人体健康,因此,有必要对抽提出的填埋气体进行除臭处理,达标排放。
常规的填埋气体除臭工艺多采用循环喷淋除臭药剂的形式,将臭味分子通过化学反应分解去除,因此,该过程中势必需要消耗大量的药剂和自来水,且经常需要排出废液和补水。不仅除臭成本较高、除臭作业费工费时费力,而且可能造成二次污染,此外,还易造成喷淋管道、设备结垢堵塞、渗漏等问题的发生。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用于填埋气体的除臭风机、除臭系统及处理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填埋气体的除臭风机、除臭系统及处理方法,除臭风机包括依次连接的风箱、引风管、风机和送风管,以及与所述风机连接的用于驱动所述风机的电机,所述风箱、风机和电机固定于同一基座上,其中,所述风箱包括具有风门的风箱门、空气过滤板、药剂仓以及风箱脚,所述风箱门通过铰链固定于所述风箱侧面,以便于打开和关闭所述风箱,所述风门、空气过滤板、药剂仓和风箱脚由上而下布置,所述药剂仓包括具有进气孔的药剂仓盖、通过膜片槽固定的除臭膜片、以及与所述引风管连接的出风口,以便于所述除臭膜片内渗析出的挥发性除臭微粒随着气流通过出风口被吸入所述引风管,所述风箱脚用于与基座连接;所述引风管包括风阀和位于风阀上的风阀手轮,用于通过旋转所述风阀手轮来打开和关闭所述风阀,以调节空气流量和压力;所述风机包括风机罩,所述风机罩的上端与所述送风管连接;所述送风管连接于填埋气体抽提处理排放管道,用于将具有除臭微粒的气流与填埋气体进行充分交汇与混合,从而进行除臭作业。
可选地,所述风门上具有风门板和推拉杆,以通过所述推拉杆来调节所述风门板的位置,从而打开和关闭所述风门板,以调节空气流量和压力。
可选地,所述空气过滤板包括过滤孔和干燥剂盒,所述过滤孔对气流中的尘埃进行过滤,所述干燥剂盒通过拉手抽出,放入袋装干燥剂,以有效吸附空气中的水分,避免空气过湿对除臭微粒的溶解损失。
可选地,所述空气过滤板至少为两个。
可选地,该除臭风机还包括安装在所述送风管上的气体流量计和气体压力表,以便对空气流量和压力进行观察和记录。
可选地,所述空气过滤板和所述药剂仓均采用嵌入式结构置入所述风箱中,以便单独拆卸、清洗与更换。
一种用于填埋气体的除臭系统,所述除臭系统包括上述的用于填埋气体的除臭风机和填埋气体抽提处理排放设备。
一种用于填埋气体的除臭处理方法,所述方法采用上述的用于填埋气体的除臭风机,所述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光大环境修复(江苏)有限公司,未经光大环境修复(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229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