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强酸流体阀的壳体形变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23289.8 | 申请日: | 2021-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49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张亚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亚飞 |
主分类号: | G01M13/003 | 分类号: | G01M13/003;G01L7/02;G01B1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酸 流体 壳体 形变 检测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流体阀的壳体监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强酸流体阀的壳体形变检测装置,包括内管和流体阀,内管的外侧设置有外管,外管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架,支撑架的下方设置有支撑脚,支撑脚的底部设置有垫片,外管的内侧端部设置有连接环,连接环的上方内部设置有激光灯,有益效果:通过在阀体内部设置测压装置,使阀体关闭即可对强酸液体的压力进行检测,并且通过在阀柱与转轴上设置观测玻璃与观测口,使可以第一时间观测出观测块的移动变化,对液体压力有准确的把控。通过激光灯与刻度环的结构,使内管或流体阀内壁一旦被强酸溶液腐蚀,发生形变的过程中会导致管道的倾斜、下坠,激光笔在刻度环上的刻度指标就会发生改变,有利于实时监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体阀的壳体监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强酸流体阀的壳体形变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流体阀是通过改变截面或长度以控制流体流量的阀门。将节流阀和单向阀并联则可组合成单向节流阀。节流阀和单向节流阀是简易的流量控制阀,在定量泵液压系统中,节流阀和溢流阀配合,可以组成三种节流调速系统,即进油路节流调速系统、回油路节流调速系统和旁路节流调速系统。
强酸液体在运输过程往往出现强酸腐蚀运输管道,造成管道发生形变,尤其是在强酸溶液压力较大的时候,冲击管壁,严重削减了运输设备的使用寿命,亟需一种可以进行随时监测强酸液体的压力与管道是否发生形变的监测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强酸流体阀的壳体形变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强酸流体阀的壳体形变检测装置,包括内管和流体阀,内管的外侧设置有外管,外管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架,支撑架的下方设置有支撑脚,支撑脚的底部设置有垫片,外管的内侧端部设置有连接环,连接环的上方内部设置有激光灯,内管的内侧设置有流体阀,流体阀的上方外侧设置有刻度环,流体阀包括转盘、观测玻璃、刻度尺、转轴、阀柱、阀体和观测口,转盘设置在流体阀的最上方,转盘的内侧中部设置有转轴,转轴的上方设置有观测玻璃,观测玻璃内部设置有刻度尺,转轴的下方设置有阀柱,阀柱的内部设置有观测口,阀柱的底部设置有阀体,阀体内部设置有测压装置,测压装置包括滑柱、抵块、挤压滑道、防水胶圈、观测滑道、观测块和弹簧,观察滑道设置在阀体的中部,观测滑道内部设置有观测块,观测块与观测滑道端部之间设置有弹簧,观测块的左侧设置有滑柱,滑柱的左侧设置有抵块,滑柱的左半部分设置在挤压滑道内,挤压滑道的右侧内部设置有防水胶圈。
优选的,外管外套于内管的外侧,外管的内壁与内管的外壁不固定,外管的内侧端部与连接环的外侧外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外管的中段底部与支撑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支撑架的底部四角分别与四个支撑脚的顶部固定连接,支撑脚的底部与垫片固定连接。
优选的,转盘的内侧通过连接杆与转轴的外壁固定连接,转轴的下方中部与阀柱的顶部固定连接,阀柱的底部与阀体的顶部固定连接,阀体的形状为四分之三球体。
优选的,转轴上表面的观测玻璃与下方的观测口相联通,观测口的底部直通观测滑道。
优选的,流体阀的上方外壁与刻度环的内壁固定连接,刻度环固定在内管的上方,刻度环的左右外侧与激光灯保持水平。
优选的,观测块与观测滑道滑动连接,观测块的右侧中部与弹簧的左端固定连接,弹簧的右端与观测滑道的右端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滑柱的左侧外部与抵块固定连接,抵块与挤压滑道滑动连接,防水胶圈的内侧半径大于滑柱的外侧半径,防水胶圈的内侧半径小于抵块的外侧半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阀体内部设置测压装置,使阀体关闭即可对强酸液体的压力进行检测,并且通过在阀柱与转轴上设置观测玻璃与观测口,使可以第一时间观测出观测块的移动变化,对液体压力有准确的把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亚飞,未经张亚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2328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