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缓存技术的处理系统、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23397.5 | 申请日: | 2021-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503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李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平安消费金融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40/04 | 分类号: | G06Q40/04;G06F21/64;G06F16/2455 |
代理公司: | 深圳众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5 | 代理人: | 谭果林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缓存 技术 处理 系统 方法 计算机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缓存技术的处理系统、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于有效地避免处理系统越加复杂,该处理系统包括获取模块、处理模型和缓存模块,处理模型包括多级模型模块;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交易信息,并将交易信息传递入处理模型中,交易信息包括交易类型和交易参数;处理模型,用于根据交易类型和交易参数,对旧交易信息进行相应的处理,以得到模型处理结果,多级模型模块中的各级模型模块均连接至缓存模块,各级模型模块中的每一级模型模块用于根据自身的处理逻辑,从缓存中获取所需信息,并根据所需信息和自身处理逻辑进行处理得到本级模块处理结果,所需信息包括其他级模型模块处理得到的模块处理结果和/或交易参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缓存技术的处理系统、方法、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java行业内因Spring+框架的流行和SpringMVC的理念根深蒂固的影响,导致大部分的java从业者设计系统的思路,都不自觉的向三层架构模型上靠拢。以金融领域为例,其交易链路通常为客户发起交易-系统收到-处理结束。
发明人意识到,一般传统的交易处理系统设计为串行设计,封装模块A方法,模块B方法,模块C方法,然后链路进行A-B-C结束,交易处理过程中,参数由上一个模块进行传递,结果是下一个模块的参数,这种处理过程,其实把模块A、B、C进行了一个耦合,只是逻辑进行了拆分,由于其处理过程的耦合关系,当其他的场景需要其中的模块B的时候,往往因为模块B中存在无法复用的逻辑代码而不得不重写该模块B,随着时间迁移、处理系统随需求而增加的模块会越来越多,导致处理系统越加庞大、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缓存技术的处理系统、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系统越加庞大、复杂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缓存技术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模块、处理模型和缓存模块,所述处理模型包括多级模型模块;
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交易信息,并将所述交易信息传递入所述处理模型中,所述交易信息包括交易类型和交易参数;
所述处理模型,用于根据所述交易类型和所述交易参数,对旧交易信息进行相应的处理,以得到模型处理结果,其中,所述多级模型模块中的各级模型模块均连接至所述缓存模块,所述多级模型模块之间具有预设的执行逻辑顺序,所述各级模型模块中的每一级模型模块用于根据自身的处理逻辑,从所述缓存模块中获取所需信息,并根据所述所需信息和自身处理逻辑进行处理得到本级模块处理结果,所述所需信息包括其他级模型模块处理得到的模块处理结果和/或所述交易参数。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处理系统的处理方法,所述处理系统包括获取模块和处理系统,所述处理系统包括处理模型和缓存模块,所述处理模型包括多级模型模块,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获取模块获取交易信息,并将所述交易信息传递入处理模型中,所述交易信息包括交易类型和交易参数;
所述处理模型根据所述交易类型和所述交易参数,对旧交易信息进行相应的处理,以得到模型处理结果;其中,所述处理模型包括多级模型模块,所述多级模型模块中的各级模型模块均连接至缓存模块,所述多级模型模块之间具有预设的执行逻辑顺序,所述各级模型模块中的每一级模型模块用于根据自身的处理逻辑,从所述缓存模块中获取所需信息,并根据所述所需信息和自身处理逻辑进行处理得到本级模块处理结果,所述所需信息包括其他级模型模块处理得到的模块处理结果和/或所述交易参数。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前述处理系统中处理模型的功能。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述处理系统中处理模型的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平安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未经平安消费金融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2339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