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海上浮式生产平台天然气脱硫吸收塔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23965.1 | 申请日: | 2021-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83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刘云;崔月红;张倩;王春升;朱海山;黄喆;尚超;王海燕;郑晓鹏;静玉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L3/10 | 分类号: | C10L3/10;B01D53/78;B01D53/52;B01D53/26;B01D5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任文娟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上 生产 平台 天然气 脱硫 吸收塔 装置 | ||
1.一种海上浮式生产平台天然气脱硫吸收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部件:
罐体(1),所述罐体(1)的上部设置有丝网(2),所述罐体(1)的中部设置有若干格栅板,所述罐体(1)的下部设置有分布管(7),所述丝网(2)被配置为过滤掉脱硫后天然气中的液体和硫磺颗粒,所述格栅板被配置为有效抑制所述罐体(1)内液位的大幅倾斜和波动并保证气液接触时间和效率,所述分布管(7)被配置为将含硫天然气均匀分布到所述罐体(1)的底部;
络合铁溶液再生系统,包括络合亚铁氧化还原器(12)和络合铁溶液喷头(4),所述络合亚铁氧化还原器(12)的入口通过排液管线与所述罐体(1)的底部连通,所述络合亚铁氧化还原器(12)的出口与所述络合铁溶液喷头(4)的入口连接,所述络合铁溶液喷头(4)设置在所述罐体(1)内且位于所述格栅板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浮式生产平台天然气脱硫吸收塔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格栅板包括多层竖直排列的第二格栅板(6),所述第二格栅板(6)上设置有格栅孔,所述第二格栅板(6)被配置为加快络合铁溶液在若干所述格栅板之间的流动分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上浮式生产平台天然气脱硫吸收塔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格栅板还包括第一格栅板(5),设置于所述第二格栅板(6)的上方,所述第二格栅板(6)上亦设置有所述格栅孔,且为水平格栅板,所述第一格栅板(5)被配置为加快络合铁溶液的流动和脱硫后天然气的逸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浮式生产平台天然气脱硫吸收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淡水冲洗系统,包括淡水冲洗器(9)、第一冲洗喷头(3)和第二冲洗喷头(13),所述第一冲洗喷头(3)和所述第二冲洗喷头(13)分别设置在所述丝网(2)的上下两端,所述淡水冲洗器(9)的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一冲洗喷头(3)的入口连接,所述淡水冲洗器(9)的第二出口与所述第二冲洗喷头(13)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一冲洗喷头(3)和所述第二冲洗喷头(13)被配置为冲洗所述丝网(2)上的颗粒附着物,避免造成污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海上浮式生产平台天然气脱硫吸收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淡水冲洗器(9)的第三出口与所述分配管(7)的入口连接,以实现对所述分配管(7)的冲洗,避免所述分配管(7)的出气口堵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浮式生产平台天然气脱硫吸收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含硫天然气输送管(10),所述含硫天然气输送管(10)的出口与所述分布管(7)的入口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海上浮式生产平台天然气脱硫吸收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孔的直径为3~5cm。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上浮式生产平台天然气脱硫吸收塔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第二格栅板(6)之间的间距为12~15cm。
9.一种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上浮式生产平台天然气脱硫吸收塔装置的脱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含硫天然气被输送至所述分布管(7)中,所述分布管(7)将天然气均匀分布到所述罐体(1)的底部,天然气与络合铁溶液接触碰撞,向上运动过程中,与竖直分布在所述罐体(1)中的所述第二格栅板(6)以及水平分布的所述第一格栅板(5)发生碰撞而破碎,增加了天然气与络合铁溶液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同时多层竖直排列的所述第二格栅板(6)和所述第一格栅板(5)可以在晃动条件下有效抑制所述罐体(1)内液位的大幅倾斜和波动,保证天然气与络合铁溶液的接触时间和效率,进而提高脱硫效率;脱硫后的天然气继续向上运动,通过所述丝网(2),所述丝网(2)会过滤掉脱硫后天然气中的液体和硫磺颗粒,去除杂质的脱硫天然气通过输送管道储存到脱硫天然气储罐(11)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2396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