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肱动脉穿刺点位压迫止血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24885.8 | 申请日: | 2021-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91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邹贺;张佳;陈晓曙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市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12 | 分类号: | A61B17/12;A61B90/14;A61B5/02;A61B5/00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于艳玲 |
地址: | 325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脉 穿刺 压迫 止血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肱动脉穿刺点位压迫止血器,包括骨板,所述骨板上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呈半圆环状且其两端分别与骨板两侧壁可拆卸连接设置,所述固定环上活动设置有联动板,所述联动板上可拆卸设置有用于适配不同创口类型的压迫装置,所述联动板上设置有用于驱动联动板沿患者创口高度方向作直线运动的驱动装置,所述固定环上设置有用于启闭驱动装置的控制中枢,所述固定环上设置有供医护人员手动启闭控制中枢的开关组件,所述开关组件与控制中枢通讯连接设置。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止血绷带拆装复杂、拆装过程中过度消耗医生体力、容易造成患者手臂局部张力性水泡以及难以适配不同患者手臂形状和不同穿刺创口大小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肱动脉穿刺点位压迫止血器。
背景技术
随着微创介入的发展,临床心脏及血管的微创介入疗法已经迅速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人体的股动脉、肱动脉和桡动脉是介入诊疗必行的途径。近年来,为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更多的微创介入治疗快速发展;经肱动脉路径置入动脉鞘,越来越被临床医生所接受,但肱动脉穿刺术后需要快速进行止血,而现在临床上肱动脉止血方式多使用弹力绷带,即拔出鞘管后将一块无菌敷料横向三等分折叠,然后纵向三等分折叠成小方块状,置于穿刺点稍上方,以确保压迫点在血管穿刺点,压迫10-15分钟,然后使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加压包扎12-24小时后拆除弹力绷带。而弹力绷带包扎技术缺点:第一点、拔鞘后需要伤口压迫10-15分钟,增加医生操作时间,进一步消耗医生体力;第二点、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盖上臂1/2至前臂1/3处,包扎范围较大,绷带长时间缠绕手臂且压迫皮肤,容易造成局部张力性水泡;第三点、由于包扎范围大,不易于医生定期观察伤口周围皮肤及肿胀情况,容易发现时并发症已产生,常常需要医生拆卸部分绷带来查看伤口状况,进一步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第四点、患者手臂需要长时间的制动,易造成循环不畅,降低患者的舒适度,也增加了血栓形成的几率;第五点、每次放松绷带减压都需要将弹力绷带全部拆除后重新包扎,增加医务人员工作量,降低工作效率;第六点、每个患者手臂形状不同且每个穿刺创口大小类型均不同,如若采用单一的绷带止血法会影响创口愈合速率,还会影响对不同穿刺创口上纱布的压迫强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肱动脉穿刺点位压迫止血器,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止血绷带拆装复杂、拆装过程中过度消耗医生体力、容易造成患者手臂局部张力性水泡以及难以适配不同患者手臂形状和不同穿刺创口大小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肱动脉穿刺点位压迫止血器,包括用于托扶患者手臂的骨板,所述骨板上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呈半圆环状且其两端分别与骨板两侧壁可拆卸连接设置,所述固定环上活动设置有联动板,所述联动板上可拆卸设置有用于适配不同创口类型的压迫装置,所述联动板上设置有用于驱动联动板沿患者创口高度方向作直线运动的驱动装置,所述固定环上设置有用于启闭驱动装置的控制中枢,所述固定环上设置有供医护人员手动启闭控制中枢的开关组件,所述开关组件与控制中枢通讯连接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市人民医院,未经温州市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248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 下一篇:组合式PICC导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