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25189.9 | 申请日: | 2021-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579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莫丹;胡正国;徐瑚珊;王玥;梁文军;曹旭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科近离子膜材料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F3/04 | 分类号: | B01F3/0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谭映华 |
地址: | 516025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纳米 气泡 发生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包括微纳米气泡水制作部,所述的微纳米气泡水制作部包括外管和内管,所述的外管和内管均为空心管,所述的内管位于外管的空腔内,所述的内管最大外径小于外管的最小内径,所述的内管为核孔膜管,在内管的一端和/或两端设有进气口,在进气口的一侧设有气源部件,气源部件的出气口与内管连接,在外管上开设有高压进水口和出水口,高压进水口处设有高压进水组件。将核孔膜管运用到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上,流出管外的气体形成微纳米气泡,并从管壁上分离,管外高速流过的剪切流把气泡带走,形成气液混合流,产生的微纳米气泡的直径小,单位体积内的微纳米气泡的数量多,氧利用效率高,降低了能耗,提高了除污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把直径在10至几十微米的气泡叫做微米气泡,把直径在数百纳米以下的气泡叫纳米气泡,把直径存在于两者之间的气泡称为微纳米气泡。相比传统的高压溶解减压发泡方式,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形成的气泡尺寸小、表面积大、吸附效率高、在水中上升的速度慢,在水中停留的时间长,因此,被广泛运用在水处理、水产养殖领域。
现有制备微纳米气泡的方法主要有:超声波方式、加压溶解方式、电解方式气液旋断方式等。但是,这些方式所制备的微纳米气泡的气泡直径和数量上受到一定的限制,其氧利用率相对较低,能耗大。介于此,现有的微纳米发生装置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有效解决了现有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所产生的气泡直径大、单位体积内气泡数量少、氧气利用率低、能耗高等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包括微纳米气泡水制作部,所述的微纳米气泡水制作部包括外管和内管,所述的外管和内管均为空心管,所述的内管位于外管的空腔内,所述的内管最大外径小于外管的最小内径,所述的内管为核孔膜管,在内管的一端和/或两端设有进气口,在进气口的一侧设有气源部件,气源部件的出气口与内管连接,在外管上开设有高压进水口和出水口,高压进水口处设有高压进水组件。
优选的,所述的内管外壁不与外管内壁接触,即内管悬空在外管的空腔内。
优选的,所述的内管与外管同轴心设置,所述的内管和外管的横截面为圆形。
优选的,所述的内管为两根以上。
优选的,所述的内管之间有空隙,所述的内管外壁与外管内壁之间有空隙。
优选的,所述的内管包括支撑层和核孔膜层,所述的核孔膜层热压复合在支撑层上,所述的核孔膜层上均匀分布有孔道。
优选的,所述的核孔膜层的厚度为5-150微米;孔道的直径为0.01-40微米;孔密度为1×104个/平方厘米-5×109个/平方厘米。
优选的,所述的外管为PVC管或金属管。
优选的,所述的高压进水组件包括进水管、固定阀一和增压进水泵,所述的进水管的进水端与增压进水泵连接,所述的进水管的出水端与外管的高压进水口连接,所述的固定阀一将进水管与外管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出水口处设有出水管和固定阀二,所述的固定阀二将出水管与外管固定连接,所述的出水口的出水端与水池或水箱连接。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将核孔膜管运用到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上,产生的微纳米气泡的直径小,单位体积内的微纳米气泡的数量多,氧利用效率高,降低了能耗,提高了除污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科近离子膜材料研究院,未经惠州市科近离子膜材料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2518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盖板电控移动装置
- 下一篇:粉尘负压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