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自动驾驶汽车的逃生窗及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25604.0 | 申请日: | 2021-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38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万东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东方 |
主分类号: | B60J1/00 | 分类号: | B60J1/00;B60R21/02;B60R21/01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56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自动 驾驶 汽车 逃生 使用方法 | ||
1.用于自动驾驶汽车的逃生窗,其特征在于:包括,
顶框(100),所述顶框(100)上安装有逃生顶窗(101);
破窗组件(200),所述破窗组件(200)嵌设于顶框(100)上,且所述破窗组件(200)包括基座台(201),所述基座台(201)顶面开设有凹槽,且所述基座台(201)内腔顶面嵌设有电磁铁;
顶动组件(300),所述顶动组件(300)对称设于破窗组件(200)两破窗组件(200)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动驾驶汽车的逃生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台(201)内腔设有底卡板(202),所述底卡板(202)顶面设有一体成型的凸台,所述凸台上活动插接有T型板(203),所述T型板(203)的宽度等于底卡板(202)宽度的三分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自动驾驶汽车的逃生窗,其特征在于:所述T型板(203)顶面固定连接浮动台(204),所述浮动台(204)顶面开设有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内固定嵌设有冲击轴(205),所述冲击轴(205)的长度与浮动台(204)长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自动驾驶汽车的逃生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台(204)两端固定连接与其长度相同的活动板(206),所述活动板(206)为钢板结构,且所述活动板(206)底部等距设有限位弹簧(207),所述限位弹簧(207)底端与底卡板(202)固定连接,且每侧所述限位弹簧(207)至少设有五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自动驾驶汽车的逃生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台(201)侧壁活动嵌设有限位板(208),所述限位板(208)初始状态下压覆于活动板(206)表面,且所述限位板(208)通过电动推杆(209)控制移动,所述基座台(201)侧壁开设有与限位板(208)相适配的条形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自动驾驶汽车的逃生窗,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动组件(300)包括凹型台(301),所述凹型台(301)内侧设有翻动板(302),所述翻动板(302)通过转动轴(303)转动安装,所述转动轴(303)两端转动插接于凹型台(301)上,所述翻动板(302)底部固定连接有弧形顶板(304),所述弧形顶板(304)活动插接于弧形壳(305)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自动驾驶汽车的逃生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壳(305)端部插接有进气管(306),所述进气管(306)端部设置有电磁气阀(307),且所述进气管(306)通过连接管与注气设备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自动驾驶汽车的逃生窗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汽车在受到撞击后,车上的碰撞传感器检测到碰撞信号,控制电动推杆(209)带动限位板(208)回缩与活动板(206)脱离,多组限位弹簧(207)恢复形变,使得T型板(203)带动凹型台(301)快速向上移动;
S2:活动板(206)受到限位弹簧(207)反作用力的同时受到电磁吸附作用力,凹型台(301)移动驱使其表面嵌设的冲击轴(205)与逃生顶窗(101)中部抵接,较强的冲击力使得逃生顶窗(101)从中部断裂呈两段;
S3:逃生顶窗(101)断裂两段后,气流通过进气管(306)导入至弧形壳(305)内,驱使弧形顶板(304)向外滑动,将翻动板(302)于凹型台(301)上顶推转动,设于左右两侧的翻动板(302)依次顶推逃生顶窗(101),使其能够由内至外快速推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东方,未经万东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2560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自动化耗材储物柜
- 下一篇:基于面部关键点轨迹特征图的视频情感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