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玻璃纤维-金属有机框架复合薄膜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25669.5 | 申请日: | 2021-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176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发明(设计)人: | 傅迎春;张琪;李延斌;应义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0/22 | 分类号: | B01J20/22;B01J20/28;B01J20/30;C02F1/28;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林超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玻璃纤维 金属 有机 框架 复合 薄膜 方法 | ||
1.一种制备玻璃纤维-金属有机框架复合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洗净后的玻璃纤维膜分步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戊二醛修饰,修饰完后再用生物分子进行交联得到生物分子修饰的玻璃纤维膜;
2)将步骤1)得到的生物分子修饰的玻璃纤维膜先溶于金属离子A溶液中,然后再加入配体B溶液进行振荡反应,金属离子A溶液与配体B溶液在生物分子修饰的玻璃纤维膜上反应生成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反应结束后依次经清洗烘干得到玻璃纤维-金属有机框架复合薄膜GF@MOFs;
所述步骤1)中,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用丙酮稀释,且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丙酮的体积比为(1:199)-(1:4);戊二醛用去离子水稀释,且戊二醛与水的体积比为(1:199)-(1:9);生物分子用去离子水溶解,生物分子的浓度为0.5mg mL-1-20mg mL-1;
所述步骤2)中,金属离子A溶液中金属离子A为Zn2+、Co2+、Fe2+、Cu2+、Eu3+或Tb3+;配体B溶液中配体B为2-甲基咪唑、对苯二甲酸或富马酸;
所述步骤2)中,生物分子为蛋白质或者多肽;蛋白质为牛血清白蛋白、酪蛋白、乳白蛋白、肌蛋白、大豆蛋白、谷蛋白、麦胶蛋白、玉米胶蛋白、豆球蛋白、丝心蛋白或者血纤蛋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玻璃纤维-金属有机框架复合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玻璃纤维为玻璃纤维布、玻璃纤维纱、中空玻璃纤维管或短切玻璃纤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玻璃纤维-金属有机框架复合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2)中,金属离子A溶液与配体B溶液的体积相同,金属离子A溶液中金属离子A的浓度为5mM-200mM,配体B溶液中配体B的浓度为100mM-2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玻璃纤维-金属有机框架复合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修饰的温度为4-40℃,修饰的时间为0.01-12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玻璃纤维-金属有机框架复合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戊二醛修饰的温度为4-40℃,修饰的时间为0.01-4h。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玻璃纤维-金属有机框架复合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生物分子进行交联的温度为4-40℃,进行交联的时间为0.01-24h。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玻璃纤维-金属有机框架复合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反应温度为4-40℃,反应时间为0.01-24h;烘干的温度为40-60℃,烘干的时间不少于12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2566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