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考虑能源站的配电网分布式光伏并网接纳能力计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25757.5 | 申请日: | 2021-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138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5 |
发明(设计)人: | 罗凤章;矫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H02J3/38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8 | 代理人: | 庞学欣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考虑 能源 配电网 分布式 并网 接纳 能力 计算方法 | ||
1.一种考虑能源站的配电网分布式光伏并网接纳能力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计算方法包括按顺序进行的下列步骤:
步骤A、获取配电网的包括网架结构、线路参数、负荷水平,能源站在配电网中的连接节点,能源站的基本架构和设备参数,分布式光伏的接入位置和功率因数,分布式光伏及电、热负荷的日运行特性预测曲线,室外温度预测曲线、室内温度变化范围及房屋基础参数,配电网的基准电压、基准功率、平衡节点的电压幅值及相角、运行电压水平和支路电流限制在内的基础数据;
步骤B、设置锥松弛最大偏差的计算精度和最大迭代次数,并设置迭代次数初值;
步骤C、依据步骤A获取的基础参数,选取配电网中根节点为配电网的平衡节点,以分布式光伏并网容量最大为目标函数,设定电功率平衡即配电网潮流约束、热功率平衡、用户室内舒适度、能源站设备运行、配电网运行电压水平、配电网支路电流和分布式光伏运行约束条件,构建考虑分布式能源站的分布式光伏并网最大接纳能力计算模型;
步骤D、根据二阶锥规划的标准形式对步骤C构建的考虑分布式能源站的分布式光伏并网最大接纳能力计算模型中的约束条件进行线性化和锥转换,转化成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模型;
步骤E、从步骤B中设置的迭代次数初值开始进行迭代,并判断迭代次数是否小于步骤B中设置的最大迭代次数,若不小于则结束,否则进入下一步骤;
步骤F、采用CPLEX求解器求解步骤D中获得的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模型,获得分布式光伏最大并网容量;
步骤G、判断锥松弛最大偏差是否满足步骤B中设置的锥松弛最大偏差的计算精度,若满足,转到步骤I,否则进入下一步骤;
步骤H、迭代次数加1,在步骤D中得到的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模型基础上增加割平面约束条件,然后返回步骤E;
步骤I、再次设置锥松弛最大偏差的计算精度和最大迭代次数,并设置迭代次数初值;
步骤J、依据步骤A提供的基础参数和步骤F计算得到的分布式光伏最大并网容量,选取配电网中根节点为配电网的平衡节点,以能源站全天运行总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设定电功率平衡即配电网潮流约束、热功率平衡、用户室内舒适度、能源站设备运行、配电网运行电压水平、配电网支路电流和分布式光伏运行约束条件,构建能源站日前经济调度的优化模型;
步骤K、根据二阶锥规划的标准形式对步骤J构建的能源站日前经济调度的优化模型中的约束条件进行线性化和锥转换,转化成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模型;
步骤L、从步骤I中设置的迭代次数初值开始进行迭代,并判断迭代次数是否小于步骤I中设置的最大迭代次数,若不小于则结束,否则进入下一步骤;
步骤M、采用CPLEX求解器求解步骤K中获得的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模型,获得分布式光伏最大并网容量、能源站全天运行总费用、配电网潮流计算结果和能源站各组成单元的运行方案;
步骤N、判断锥松弛最大偏差是否满足步骤I中设置的计算精度,若满足,转到步骤P,否则进入下一步骤;
步骤O、迭代次数加1,在步骤K中得到的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模型基础上增加割平面约束条件,然后返回步骤L;
步骤P、输出步骤M获得的分布式光伏最大并网容量、能源站全天运行总费用、配电网潮流计算结果和能源站各组成单元的运行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2575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