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绿尾虹雉同舍鸟蛋亲缘关系鉴定的微卫星引物组合及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425777.2 申请日: 2021-04-20
公开(公告)号: CN112980971B 公开(公告)日: 2022-06-07
发明(设计)人: 张亮;侯蓉;岳碧松;沈富军;吴里霞;陈黎;安俊辉;张修月;张文平;寇洁;王也;李严;刘佳文;王涓;刘红 申请(专利权)人: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主分类号: C12Q1/6888 分类号: C12Q1/6888;C12Q1/6858;C12N15/11
代理公司: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代理人: 刘妮
地址: 610081 四川***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绿尾虹雉 鸟蛋 亲缘 关系 鉴定 卫星 引物 组合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绿尾虹雉同舍鸟蛋亲缘关系鉴定的微卫星引物组合及应用,所述引物包括CM34、CM104、CM412、CM687、CM1423、CM1959、CM2014、CM2083、CM2269、CM2289、CM3131和CM3590,其核苷酸序列依次如SEQ ID NO.1~24所示。本发明引物能在绿尾虹雉蛋壳DNA中稳定扩增,通过这组12对引物,获得多态性含量较高,重复性好的绿尾虹雉微卫星序列,建立了这些标记相应的基因分型技术,并可实现绿尾虹雉同舍产蛋间同胞,半胞或非亲三种亲缘关系情况的鉴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DNA分子标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绿尾虹雉同舍鸟蛋亲缘关系鉴定的微卫星引物组合及应用。

背景技术

绿尾虹雉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鸟类,和大熊猫一样,都是在宝兴县被发现并命名的。绿尾虹雉分布于四川、云南、青海、甘肃、西藏人迹罕至的高山地带,具有极高的生态保护价值,也是高山草甸生态系统中的伞护物种。绿尾虹雉在自然界数量稀少,2016年,IUCN的专家团队估算其成体数量在2500~9999只之间,并推测野生种群仍然在持续下降的过程中。目前绿尾虹雉被列入《华盛顿公约》附录Ⅰ(生效年代:1997年);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专属一级(生效年代:1989年);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濒危级(生效年代:1996年);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易危(VU)。

迁地保护是拯救绿尾虹雉的重要手段。然而绿尾虹雉的饲养与繁育非常困难。北京动物园在1958年首次饲养并展出绿尾虹雉,1980年进行了成功繁育。北京野生动物园的绿尾虹雉种群曾达到13只,一度成为全球最大的人工繁育种群。然而许多年过去,由于缺乏种群遗传管理,同时饲养繁育技术上仍存在缺陷,那些曾成功繁育绿尾虹雉的动物园和饲养机构里,它们的踪迹都慢慢消失了,目前全球仅余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家绿尾虹雉繁育机构。2019年蜂桶寨共繁育成活绿尾虹雉12只,实现了笼养种群翻一番的目标。

近年来有报道称,绿尾虹雉圈养种群在繁育方面获得了极大提升,但其种群管理仍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该种群规模小,种群内亲缘关系不明,很容易发生近交衰退。近交衰退是影响小种群灭绝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圈养绿尾虹雉的繁殖常采用一雄多雌的方式,一般是2只雌鸟和1只雄鸟合笼。但如果配种后第一轮没有受精蛋产出,会换另1只雄鸟配,考虑到产出的蛋不能完全确认是否受精,因此一雌配多雄的现象在绿尾虹雉圈养管理中也颇为常见,一只雌鸟产下的一窝蛋可能来自于多只雄鸟。此外,由于繁殖期多只雌鸟生活在一起,因此同圈舍拾得的鸟蛋很难确定分别产自哪只雌鸟。管理者们往往凭借经验,按蛋的大小、颜色来进行辨别,准确性无法得到保障。由于未实施过绿尾虹雉的亲子鉴定,谱系记录的错误仍在继续积累。

微卫星是用于种群遗传管理的常规手段。使用近源物种的微卫星位点对特定物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是比较常见的,特别是研究者们在分析鸟类种群遗传结构时,常会采用一些近缘物种的微卫星进行分析。如曹曼曼(2010)对斑翅山鹑的研究,就是引用家鸡和鹌鹑的8个微卫星位点,而刘园园(2012)则从58个位点中筛选了4种8个近源鸟类微卫星位点对黄腹角雉进行了种群结构分析。种群结构分析或许可以满足需要,但很少见文献用近源微卫星来建立种群谱系。如Zou等(2010)年在丹顶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中采用了6个蓝鹤的微卫星位点,然而丹顶鹤种群的亲缘关系判定还是等到大量丹顶鹤特有微卫星位点被开发后才得以完成(zhang et al.,2015)。又如潘登等(2005),周芸芸(2015),任轶(2007)等多位研究者都采用近源物种(人或其他猴类)的微卫星位点对川金丝猴种群进行了遗传结构分析或亲子鉴定。但本实验室在采用以上位点对川金丝猴进行亲缘关系推定的研究中发现,这些近缘物种的微卫星位点存在不适用、精度不够等情况,还不能满足对川金丝猴种群进行亲缘关系推定的需求。因此,在进行绿尾虹雉亲缘关系鉴定时,开发该物种特有的微卫星标记是非常必要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未经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257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