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浅埋小间距岩士隧道施工的大管棚注浆用连接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26242.7 | 申请日: | 2021-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78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曾开华;陶希;徐斌;戴红涛;赵江倩;陈梓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E21D11/00 | 分类号: | E21D11/00;E21D11/10;E21D11/14 |
代理公司: | 郑州豫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76 | 代理人: | 吴林 |
地址: | 330099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浅埋小 间距 隧道 施工 大管棚注浆用 连接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浅埋小间距岩士隧道施工的大管棚注浆用连接结构,包括棚体,所述棚体位于地面的上方,所述棚体与山体之间设有浇筑空间,所述棚体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多个底座,多个所述底座远离棚体的一侧安装有多个圆环,多个所述圆环内放置有管道,所述棚体内设有多个矩形腔,所述棚体的下端对称设有两个矩形槽,地面上设有外接电源;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矩形腔内的滑动板,所述滑动板与矩形腔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板靠近棚体的一侧空间与矩形腔的内底部通过复位弹簧弹性连接。该大管棚无需人为的进行焊接即可将棚体与管道之间进行固定,同时能够产生热量加速泥浆的凝固,且在泥浆注入后能够自动实现封孔,大大减少了人们的劳动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浅埋小间距岩士隧道施工的大管棚注浆用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为了缓解人们的交通压力,开始修建越来越多个道路和轨道,为了减少征地和拆迁,会采取修建小型隧道的方式,这种方式会大大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减少开支,在修建的过程中,为了避免隧道塌方,通常会在隧道内修建大管棚对隧道进行固定,然而现有的大管棚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现有的大管棚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通常将棚体与管道之间进行人为的焊接,这种方式不仅大大增加了人们的工作量,而且存在焊接不完全导致管道松脱的情况发生,同时在修建大棚管时会同时进行注浆,由于泥浆的风干时间较久,从而大大增长了施工的工期,且在注浆完毕后需要人为的进行封孔,从而进一步加大了人们的工作量,因此,如何合理的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所需要考虑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浅埋小间距岩士隧道施工的大管棚注浆用连接结构,该大管棚无需人为的进行焊接即可将棚体与管道之间进行固定,同时能够产生热量加速泥浆的凝固,且在泥浆注入后能够自动实现封孔,大大减少了人们的劳动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棚体,所述棚体位于地面的上方,所述棚体与山体之间设有浇筑空间,所述棚体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多个底座,多个所述底座远离棚体的一侧安装有多个圆环,多个所述圆环内放置有管道,所述棚体内设有多个矩形腔,所述棚体的下端对称设有两个矩形槽,地面上设有外接电源;
每个所述矩形腔内均设有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矩形腔内的滑动板,所述滑动板与矩形腔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板靠近棚体的一侧空间与矩形腔的内底部通过复位弹簧弹性连接,所述滑动板具有导电性,所述矩形腔的两侧内壁对称安装有两个与滑动板相配合的导电块,所述矩形腔位于滑动板远离棚体的一侧空间填充有电流变液,每个所述圆环内壁均设有第一环形气囊,多个所述矩形腔位于滑动板远离棚体的一侧空间与对应的第一环形气囊均通过连接管连通;
两个所述矩形槽内均设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设置在矩形槽内顶部的电磁铁,所述矩形槽内设有磁性滑块,所述磁性滑块与矩形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磁性滑块的上端与电磁铁的下端通过伸缩弹簧弹性连接,所述磁性滑块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固定钉。
优选地,多个所述管道的外壁均开设有多个喷液孔。
优选地,所述管道的外壁设有多个弧形槽,多个所述弧形槽内均设有压缩气囊,多个所述压缩气囊内均设有醋酸钠过饱和溶液。
优选地,所述外接电源与位于左侧的导电块通过导线构成一个闭合回路,位于右侧的所述导电块、电流变液和两个电磁铁通过导线构成一个闭合回路。
优选地,所述管道内设有第二环形气囊,所述第二环形气囊的内侧安装有四个相互配合的挡泥板,所述第二环形气囊与多个压缩气囊通过短管连通,所述第二环形气囊与外界通过排液管连通。
优选地,所述排液管靠近第二环形气囊的一端设有滤网,所述排液管上设有压力阀。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工程学院,未经南昌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262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