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涤纶纺前原液着色防红外线织带的加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26449.4 | 申请日: | 2021-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229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余春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求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15/54 | 分类号: | D03D15/54;D03D15/50;D03D1/00;D01F1/04;D01F6/9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专卓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64 | 代理人: | 彭锐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涤纶 原液 着色 红外线 加工 工艺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涤纶纺前原液着色防红外线织带的加工工艺,包括防红外线有色母粒制备、抽丝、整经、织造步骤,防红外线有色母粒由防红外线功能制剂直接酯化而成,防红外线功能制剂的配方由颜料部分和PET聚酯切片组成,颜料部分占防红外线功能制剂总质量的3.9%,其余为PET聚酯切片,颜料部分包括蓝色系、黄色系、红色系、绿色系和黑色系部分,蓝色系部分包括颜料K7090#酞青蓝和颜料BGS#蓝,红色系部分包括颜料3900#正红和颜料146#红。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涤纶纺前原液着色防红外线织带的加工工艺制得的织带,具备优异的防红外线性能和可靠性,且工艺中的抽丝、整经、织造步骤与现有的涤纶织带加工工艺基本一致,无需工艺设备改造即可使用,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红外线织带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涤纶纺前原液着色防红外线织带的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侦察是军事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军事装备对伪装隐身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防红外线织带的需求也将进一步扩大,不仅要求能迷惑敌人的目视观察,还要能具备防红外线性能,使得敌人的红外线侦察设备难以捕捉目标。红外线侦察设备主要通过监测士兵穿着与自然环境中其他物体的反射率差异,从而发现其所在位置。现有技术主要在常规印染工艺后再采用涂层工艺将红外线染料涂布在织带表面,不仅生产成本高,且染料的防红外线性能较不稳定,在使用过程中涂层易脱落,使用时间受限。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防红外线效果好、可靠性高、成本低的涤纶纺前原液着色防红外线织带的加工工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涤纶纺前原液着色防红外线织带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防红外线有色母粒制备:
①防红外线功能制剂的配方:
所述防红外线功能制剂的配方由颜料部分和PET聚酯切片组成,所述颜料部分占防红外线功能制剂中总质量的3.9%,其余为PET聚酯切片,所述颜料部分包括蓝色系部分、黄色系部分、红色系部分、绿色系部分和黑色系部分,所述蓝色系部分包括颜料K7090#酞青蓝和颜料BGS#蓝,所述红色系部分包括颜料3900#正红和颜料146#红;
②成粒:取所述防红外线功能制剂直接酯化制成片状的防红外线有色母粒;
(2)织带加工:
①抽丝:按照防红外线有色母粒与涤纶切片的质量比为3.0%~5.0%,取所述步骤(1)中制备完成的防红外线有色母粒与涤纶切片混合加热至290℃后,直接采用涤纶抽丝工艺加工成有色涤纶丝;
②整经;
③织造。
进一步地,所述黄色系部分为颜料83#黄,所述绿色系部分为颜料7#绿,所述黑色系部分为炭黑,所述蓝色系部分中颜料K7090#酞青蓝和颜料BGS#蓝的质量比为3:1,所述颜料3900#正红和颜料146#红的质量比为3: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涤纶纺前原液着色防红外线织带的加工工艺制得的织带,具备优异的防红外线性能和可靠性,且工艺中的抽丝、整经、织造步骤与现有的涤纶织带加工工艺基本一致,无需工艺设备改造即可使用,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防红外线功能制剂配方的颜料部分中各颜料的反射光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一种涤纶纺前原液着色防红外线织带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防红外线有色母粒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求特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求特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2644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