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鼓包鱼尾板的制备工艺、制备系统及鼓包鱼尾板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27468.9 | 申请日: | 2021-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36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王之冰;魏康军;彭旭涛;刘立隆;李良;施建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高铁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卡法时(江苏)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34 | 分类号: | B29C70/34;B29C70/54 |
代理公司: | 上海创开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74 | 代理人: | 吴海燕 |
地址: | 201800 上海市嘉定区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鼓包 鱼尾板 制备 工艺 系统 | ||
1.一种鼓包鱼尾板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纤维增强物料浸入到树脂糊内,完成预浸料操作;
将获得的纤维预浸料熟化处理;
按照预设尺寸对熟化处理后的纤维预浸料进行剪裁,并将剪裁后的多张纤维预浸料依次从上向下铺叠,并且冷压预成型;
将冷压预成型后的纤维预浸料进行模压,获得鼓包鱼尾板半成品;
对所述鼓包鱼尾板半成品进行机加工以及表面喷涂绝缘层处理,获得鼓包鱼尾板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鼓包鱼尾板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纤维增强物料浸入到树脂糊内,完成预浸料操作的步骤在恒温、恒湿以及无尘的环境中进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鼓包鱼尾板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鼓包鱼尾板半成品进行机加工包括:将所述鼓包鱼尾板半成品切割为多个宽度大于鱼尾板成品的宽度的条形半成品,而后按照所述鼓包鱼尾板成品的结构加工所述条形半成品;
所述表面喷涂绝缘层处理包括:对机加工后的所述鼓包鱼尾板半成品的表面打磨,而后喷涂石墨烯涂层。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鼓包鱼尾板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所述鼓包鱼尾板半成品进行机加工以及表面喷涂绝缘层处理,获得鼓包鱼尾板成品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对所述鼓包鱼尾板成品进行外观目视检测,分拣出表面无裂纹、无破损以及无明显气泡的鼓包鱼尾板成品,而后再对分拣出的所述鼓包鱼尾板成品进行超声波探伤检测,得到无损伤的所述鼓包鱼尾板成品并进行包装入库;和/或
所述将获得的纤维预浸料熟化处理的步骤之后,以及所述按照预设尺寸对熟化处理后的纤维预浸料进行剪裁,并将剪裁后的多张纤维预浸料依次从上向下铺叠,并且冷压预成型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对熟化处理后的纤维预浸料进行冷藏保存。
5.一种鼓包鱼尾板的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鼓包鱼尾板的制备系统包括:预浸料装置、熟化装置、第一切割装置、冷压预成型装置、模压装置、第二切割装置以及喷涂装置;
其中,所述预浸料装置用于将纤维增强物料浸入到树脂糊内以获得纤维预浸料;所述熟化装置用于对所述纤维预浸料熟化以降低粘度;
所述第一切割装置用于按照预设尺寸将熟化后的整张的所述纤维预浸料切割成多张所述纤维预浸料;所述冷压预成型装置用于对依次从上向下铺叠的多张所述纤维预浸料冷压预成型;
所述模压装置用于对冷压预成型后的所述纤维预浸料进行模压,以获得鼓包鱼尾板半成品;所述第二切割装置用于按照鼓包鱼尾板成品的结构对所述鼓包鱼尾板半成品进行机加工;所述喷涂装置用于对机加工后的所述鼓包鱼尾板半成品的表面进行喷涂,以获得所述鼓包鱼尾板成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鼓包鱼尾板的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浸料装置包括:顺次设置的供料辊机构、张力提供机构、烘干构件、浸料构件、压辊机构以及收料辊机构,以形成预浸料生产线;
其中,所述供料辊机构用于释放输送纤维增强物料;所述张力提供机构用于给传送中的物料提供张紧力;所述烘干构件用于对进入其内部的纤维增强物料进行干燥;
所述浸料构件用于承载树脂糊以供所述纤维增强物料进入;所述压辊机构用于将PE膜压覆于浸料后的纤维增强物料的相对的两侧部以形成所述纤维预浸料;所述收料辊机构用于卷收所述纤维预浸料;
所述预浸料生产线设置有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用于引导所述纤维增强物料沿着所述预浸料生产线输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鼓包鱼尾板的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提供机构包括支撑架、导向构件以及移动架;
其中,所述导向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架;所述移动架与所述导向构件滑动连接,且所述移动架能够沿着所述导向构件的高度方向移动;
所述支撑架的相对的两侧部以及顶部均设置有可转动的第一张紧用辊;所述移动架设置有可转动的第二张紧用辊;
所述第一张紧用辊以及所述第二张紧用辊均沿着所述支撑架的长度方向延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高铁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卡法时(江苏)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高铁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卡法时(江苏)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2746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