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跳移动分子通信网络的比特错误率和互信息确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28994.7 | 申请日: | 2021-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009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发明(设计)人: | 程珍;涂宇淳;闫俊;雷艳静;池凯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43/0823 | 分类号: | H04L43/0823;H04L43/16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王利强 |
地址: | 31001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 分子 通信 网络 比特 错误率 互信 确定 方法 | ||
1.一种多跳移动分子通信网络的比特错误率和互信息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建立多跳移动分子通信网络模型,在此基础上得到两跳移动分子通信网络在DTM情况下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处收到分子数的数学表达式;
第二步,在目的节点处建立假设检验模型,利用最大后验概率MAP检测方法得到在DTM情况下目的节点处的检测阈值,并得到多跳移动分子通信网络的比特错误率和互信息的数学表达式;
第三步,建立两跳移动分子通信网络在STM情况下的比特错误率和互信息确定方法;
第四步,建立多跳移动分子通信网络在DTM和STM情况下的比特错误率和互信息确定方法。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跳移动分子通信网络的比特错误率和互信息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步中,建立一个三维环境下的移动多跳分子通信网络模型,该网络由一个发送方纳米机器、一个接收纳米机器和若干个中继纳米机器组成,发送方纳米机器为节点S,接收纳米机器为节点D,中继纳米机器为节点Rq,q=1,2,...,Q,所有的节点都可以在温度和粘度恒定的非束缚流体环境中移动;假设节点S、节点Rq和节点D的初始坐标分别为和节点S、节点Rq和节点D是具有半径rS,和rD的透明球体,中继节点在节点S和节点D之间等间距离分布,假设节点Rq和D是被动观察者,这意味着节点Rq和D可以分别计算其观察体积内的分子数量,但这种感知行为不会阻碍分子的扩散;
在节点S和节点D之间传输的信息被编码为二进制序列,当节点S要在第一个时隙开始时向中继节点R1发送比特信息1时,节点S会立即释放一定数量的信息分子,而传输比特0时,节点S不会释放任何分子,这种调制方法称为开/关键控OOK,另外,在每个中继节点采用全双工传输,采用AF中继协作协议,假设所有节点在时间上完全同步;
在传输过程中,在中继节点采用AF中继协议的情况下,当信号到达中继节点时,中继节点会放大信号并将其转发;对于DTM方案,每个中继节点Rq(q=1,2,...,Q)可以检测到前一个中继节点释放的Aq型分子,然后释放Aq+1类型分子并将检测到的信息转发给节点Rq+1,Aq型分子的数量可以通过放大从中继节点Rq-1(R0表示节点S)接收的分子数来获得,节点D检测最后一个中继节点发送的AQ+1型分子;对于STM方案,中继节点Rq(q=1,2,...,Q)从包括节点S和中继节点Rv(v=1,2,...,q)在内的所有先前节点接收A1型分子,当v=q时,中继节点Rq可以接收来自节点Rq本身的分子,这是由自干扰SI效应引起的,中继节点释放相同类型的分子到下一个中继节点Rq+1,中继节点Rq释放的分子数可以通过放大从所有先前节点接收到的分子数得到;
在通信过程中,节点S和中继节点Rq释放分子到信道中,这些分子通过自由扩散传播,最终一些分子可以到达接收方Rq,基于菲克第二扩散定律的扩散方程为
其中,c(t)是分子相对于时间t的浓度,表示拉普拉斯运算符,Dp是信息分子的扩散系数;
对于从节点S到节点D单链路的静态分子通信网络,两个节点边缘之间的距离是一个常数d,通过求解(1)得到信道脉冲响应CIR,即一个分子在从t=0开始至t时刻之前到达节点R1的概率为
其中,是中继节点R1的体积,是节点R1的半径,d是节点S和节点R1之间的固定距离,当节点S和节点R1都是可移动的时,它们利用节点移动模型形成独立的随机运动,移动情况下的CIR为
其中,d(t)是节点S释放分子的位置与节点R1接收分子时移动接收节点之间的动态距离,表示节点R1的扩散系数,是分子和接收节点之间的有效扩散系数,t∈(0,∞)是节点S发送分子的时间,τ∈(0,∞)是释放的分子到达接收器节点所需的时间,h(t,τ)是t和τ的函数,则从节点S到节点R1链路的h(t,τ)的均值μh(t,τ)表示为
其中,是节点S和节点R1之间的有效扩散系数,DS表示节点S的扩散系数,是节点S和节点R1之间的初始距离,并且公式由下式给出
h(t,τ)的方差计算为
其中,l和n定义为l=D1τ+D2t,n=D1τ+2D2t;
在每个时隙中,在分子在固定时间τs内从发送方S释放之后,接收方节点统计其体积内收到的分子的数,并且将该分子数与该接收器节点处的检测阈值进行比较,用和WS[i]分别表示节点S释放的A1型分子数和节点S在第i个时隙之初传输的比特信息,在当前时隙i中,由节点S释放的并被节点R1接收的分子数用表示,计算公式为
其中,Ts是每个时隙的持续时间,在当前时隙i,是来自所有先前(i-1)个时隙的符号内部干扰ISI分子数表示为
其中,和WS[m]分别表示节点S释放的A1型分子数和节点S在第m个时隙开始时传输的比特信息,表示节点S在第i个时隙释放并被节点R1接收的分子数,表示为
其中,将视为链路S→R1的信号相关噪声,将其假设服从高斯分布其均值和方差取决于中继节点R1接收到的预期分子数;
把(7)和(8)代入(9),得到
节点R1在第i个时隙接收的来自节点S释放的分子数近似为高斯分布,服从下列正态分布
其中,的均值和方差表示如下:
其中,μh(mTs,(i-m)Ts+τs)通过式(4)计算,βS[m]是节点S在第m个时隙中传输比特1的概率,E[·]和D[·]分别表示随机变量的期望值和方差;
在DTM情况下的两跳移动分子通信网络中,节点S释放具有扩散系数的A1型分子,可被中继节点R1检测到;中继节点R1释放具有扩散系数的A2型分子,并将检测到的信息转发给节点D,在第i个时隙末,中继节点R1接收的分子数用表示,在第(i+1)个时隙之初,中继节点R1释放个分子到信道中,并且通过放大在前一个时隙中接收到的分子数计算,则有
其中,k[i+1]是第(i+1)个时隙中继节点R1处的放大因子,是的均值,使用平均值来近似节点S在时隙i中释放的被节点R1接收的分子数,因此节点D接收到的分子数为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2899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拟含水空洞缺陷的混凝土试件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医用新型橡胶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