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角膜术后情况的模拟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29880.4 | 申请日: | 2021-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11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发明(设计)人: | 王俊杰;李雪霏;罗圣龙;章培培;邱晨辉;王征;王子健;张馨予;吕丹;叶仪;樊磊;靳雨;龚家桅;欣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34/10 | 分类号: | A61B34/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祺和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01 | 代理人: | 陈瑶瑶 |
地址: | 325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角膜 术后 情况 模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角膜术后情况的模拟方法,其步骤包括如下:步骤一、通过有限元建模软件建立基础眼球模型;步骤二、在基础眼球模型的基础上输入特定对象角膜参数建立个体眼球形态模型;步骤三、输入个体角膜材料属性,制备个性化全眼眼球模型;步骤四、在手术方案模拟软件通过输入切削深度参数、切削范围参数,制备消融手术标记模型;步骤五、在消融手术标记模型基础上,构建无眼内压的消融手术模型;步骤六、根据无眼内压的消融手术模型上标记消融轮廓的位置和深度去除角膜组织,获得术后模型;步骤七、根据光路追迹法计算模拟获得术后角膜屈光力参考数据从而评估手术效果,实现三种手术方案的角膜术后情况的准确预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拟方法,特别涉及一种角膜术后情况的模拟方法
背景技术
在经过IK,EK,PRK的不断迭代后,目前主流的屈光手术主要有TPRK、LASIK、SMILE三种。TPRK中文全称“经上皮的激光角膜切削术。TPRK的原理是去除角膜上皮和前部角膜基质层,完成角膜曲率的改变,使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由于仅对表层进行手术,所以仅适用于700度以内的近视人群。其优势是无切口,不制角膜瓣,个性化程度高,视觉成像效果好。手术操作简单,一步完成,手术过程中器械不需要直接接触眼球,安全性相当高,不存在着各种角膜的并发症。缺点是术后流泪畏光异物感等刺激症状稍重,恢复期有数月时间,并且视力恢复正常需要一周左右。
LASIK,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消除术。LASIK的原理是先采用自动微型角膜板层系统在角膜表面制作板层角膜瓣,掀开角膜瓣后,应用准分子激光电脑控制多步分区进行角膜基质内切削,最后将角膜瓣复位。这种方法保留了角膜上皮和前弹力层的完整性,有着术后反应轻,安全性、稳定性、舒适度高,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等特点。
微小切口基质透镜切除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英文缩写为SMILE。SMILE手术的原理是利用飞秒激光聚焦于角膜基质,根据屈光度类型和程度做基质透镜成型并将其从由飞秒激光形成的小切口取出,使角膜表面曲率改变以矫正各类屈光不正。SMILE手术有着切口小,对眼表及神经损伤小,术后恢复快,舒适度高等优点。在眼科屈光手术领域,nomogram值的调整对于屈光手术的准确性是至关重要的。屈光度调整值(nomogram值)是根据手术医生先前的手术经验,综合考量球镜度、柱镜度,年龄等其他可能影响的相关因素对输入机器的治疗参数,进行一个经验的调整,以期望达到手术精准性。
现有技术方案:中国专利“CN110960349A”公开的一种SMILE屈光手术屈光度调整值的预测方法,该技术方案有涉及到眼球三维模型的建立,但是该技术方案仅将三维模型用于建立数据库,通过与先前模型的对比得到预测值,功能单一,只能对屈光手术中的屈光度调整值进行预测,不能模拟手术方案术后的视觉效果。且该发明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原理实现,不同于本发明的有限元分析,其预测精度不高,个性化程度较低,且无法可视化。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角膜术后情况的模拟方法,其通过构建个体角膜有限元模型进行角膜手术模拟,从而实现三种手术方案的角膜术后情况的准确预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角膜术后情况的模拟方法,其步骤包括如下:
步骤一、通过有限元建模软件建立基础眼球模型;
步骤二、通过有限元建模软件在基础眼球模型的基础上输入特定对象角膜形态参数,修改角膜形状并拉伸巩膜建立个体眼球形态模型;
步骤三、在有限元建模软件输入个体角膜材料属性,制备个性化全眼眼球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未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298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侧喷雾冷却换热器
- 下一篇:一种真空吸附运动装置及其构建的越障攀爬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