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动态识别的区块链监管数据的方法、系统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30336.1 | 申请日: | 2021-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51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张世栋;闵新平;孔兰菊;孙明;杨重江;谢佑通;魏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大地纬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64 | 分类号: | G06F21/64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张庆骞 |
地址: | 25010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动态 识别 区块 监管 数据 方法 系统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区块链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动态识别的区块链监管数据的方法、系统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区块链运营方的区块链节点接收上传的数据,进行共识后打包成块上链,并将块上链的数据所在区块链状态信息发送至监管方中保存;数据权属方从链上获取数据,根据获取数据的当前状态与监管方存储的历史状态进行对比核验,以确认数据的真实性;数据权属方和监管方均根据核验结果的差异来确定数据是否被篡改,若未被篡改,则监管流程结束;若被篡改,则监管方责令区块链运营方恢复相应数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区块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动态识别的区块链监管数据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区块链以其数据防篡改、防抵赖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数据的可信传递及其使用历史追溯等方面,并且开始在越来越多的领域被应用。在区块链技术被广泛应用的同时,区块链的监管问题也随之而来。
区块链的监管方式目前分为两种,一种是制度上的监管,即监管方作为一个节点加入区块链,作为法律、名义上的背书;另一种为技术上的监管,其一是监管方作为区块链中的超级账户,区块链中所有动作对其来说都是透明的,一旦有违规行为则触发报警条件,监管方采取相应措施;其二监管方作为辅助监控,通过区块链报送的日志、行为记录等数据监控链上交易是否合理合法,触发报警条件后采取相应措施。这两种方式都是对链上交易发生时的行为进行监管,对于区块链中对已上链数据的进行的行为并没有实际有效的监控手段。对于区块链的运营方,区块链虽然是分布式存储,但区块链节点部署在云资源上可能会使整个区块链的节点都在一个机房甚至是一个物理机上,此时节点的部署仍然是中心化的,因此,此时区块链上的数据仍然是有可能被篡改的,应用以上两种监管方式无法解决此类问题,因此需要一种监管方式对已上链数据的安全性进行监管。
发明人发现,目前区块链的监管主要是针对数据上链时相关干系方的行为进行监管,针对节点部署中心化时数据上链后的危害数据安全的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动态识别的区块链监管数据的方法、系统及装置,其在区块链中引入第三方监管,将区块链变化时的区块高度、哈希值、文件大小等状态数据向第三方监管机构进行报送,当用户怀疑数据被篡改时可通过第三方监管机构进行区块链状态数据的对比,确保从区块链上获取的数据的真实性和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基于动态识别的区块链监管数据的方法。
一种基于动态识别的区块链监管数据的方法,包括:
区块链运营方的区块链节点接收上传的数据,进行共识后打包成块上链,并将块上链的数据所在区块链状态信息发送至监管方中保存;
数据权属方从链上获取数据,根据获取数据的当前状态与监管方存储的历史状态进行对比核验,以动态确认数据的真实性;
数据权属方和监管方均根据核验结果的差异来确定数据是否被篡改,若未被篡改,则监管流程结束;若被篡改,则监管方责令区块链运营方恢复相应数据。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基于动态识别的区块链监管数据的系统。
一种基于动态识别的区块链监管数据的系统,其包括区块链运营方、数据权属方和监管方;
所述区块链运营方的区块链节点用于接收上传的数据,进行共识后打包成块上链,并将块上链的数据所在区块链状态信息发送至监管方中保存;
所述数据权属方用于从链上获取数据,根据获取数据的当前状态与监管方存储的历史状态进行对比核验,以动态确认数据的真实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大地纬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大地纬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303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