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细菌的微流控芯片、检测仪及检测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30953.1 | 申请日: | 2021-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144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发明(设计)人: | 林金明;李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78 | 分类号: | G01N21/78;B01L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王俊杰 |
地址: | 100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细菌 微流控 芯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测细菌的微流控芯片,包含上述微流控芯片的细菌检测仪,以及方法和在细菌检测技术领域的应用。所述微流控芯片包括采样口、反应腔室及芯片通道;其中,所述采样口及所述反应腔室通过芯片通道连接;所述反应腔室预先包被引发链和适配体;所述微流控芯片至少包括两层,反应腔室至少一侧的芯片材料均为可视材料。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检测食源性病菌的微流控芯片及检测仪,体积小、成本低廉、利于批量生产,便于携带,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及杂交链式反应(HCR)和G‑四联体介导的H2O2显色方法相结合,操作简单,且检测灵敏度得到极大地提高,检测结果裸眼可视,适合于商业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细菌快速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检测细菌的微流控芯片、检测仪及检测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食源性致病菌作为引发食源性疾病的重要因素,已经引起各界的广泛重视。通常引发食源性疾病的致病菌主要有以下几种: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副溶血性弧菌、溶血性链球菌、蜡状芽孢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的致病细菌可引起食物安全问题。这些细菌侵入人体,产生毒素可令人患病。因此,针对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对于相关疾病的有效控制至关重要。
目前关于食源性细菌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常规检测方法、免疫学检测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以及生物传感器方法。常规的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但是检测周期长、速度慢。免疫学方法主要是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来检测,检测速度快但成本较高。利用PCR技术的分子生物学方法特异性强,但是对设备及操作技能要求较高,不利于现场诊断。基于荧光或电化学的生物传感器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但是设备昂贵,不利于广泛使用。因此急需发展一种具有快速、灵敏且成本低廉的现场诊断或及时诊断(POCT,point-of-caretesting)的方法与装置。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细菌的微流控芯片,包含上述微流控芯片的检测仪,以及方法和在细菌快速检测技术领域的应用。采用本发明所述微流控芯片,能够实现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只需通过裸眼即可实现细菌的快速检测。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检测细菌的微流控芯片,包括:采样口、反应腔室及芯片通道;其中,
所述采样口及所述反应腔室通过芯片通道连接;
所述反应腔室预先包被引发链和适配体,用于细菌捕获及信号放大;
所述微流控芯片至少包括上层和下层,所述上层用于构建微通道,所述下层用于修饰包被的引发链和适配体,所述上层和所述下层贴合形成反应腔室,所述反应腔室内,进行杂交链式反应和G-四联体介导的H2O2显色反应。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芯片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反应腔室至少一侧的芯片材料为透明可视材料;优选地,所述微流控芯片由上层和下层组成,所述下层的材料为玻璃,和/或,所述上层的材料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
所述反应腔室内进行细菌捕获及信号放大,借助微流控芯片技术结合杂交链式反应(HCR)和G-四联体介导的H2O2显色反应的方法,实现检测结果的快速可读取。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芯片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微流控芯片还包括加样口,用于所述引发链和适配体的注入,所述加样口位于所述反应腔室的上方。所述加样口用于引发链和适配体的提前注入包被,注入完成后可使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微柱对加样口进行封口。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芯片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微流控芯片还包括接口,所述接口位于与采样口相对的一侧;所述采样口与所述反应腔室通过进样通道连接,所述接口与所述反应腔室通过流出通道和表面张力细通道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309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