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混增强塑料给水管、给水管系统及给水管的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30993.6 | 申请日: | 2021-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82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谢志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国通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9/14 | 分类号: | F16L9/14;F16L58/10;F16L57/00;B28B21/14;B28B21/60;B28B21/66;B28B21/82;B28B21/76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王波 |
地址: | 6102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强塑料 给水管 系统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给水管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钢混增强塑料给水管、给水管系统及给水管的施工方法,其中一种钢混增强塑料给水管包括混凝土水管本体,混凝土水管本体外壁包覆连接有钢筒,钢筒外壁包覆有第一塑料板,混凝土水管本体内壁包覆有第二塑料板,混凝土水管本体的两端包覆有第三塑料板,第三塑料板分别与第一塑料板和第二塑料板密封连接,混凝土水管本体内设置有至少一层预应力钢丝三,预应力钢丝三与第二塑料板相连接。本申请的一种钢混增强塑料给水管,既能够保证其具有塑料管不污染水质,防渗性能好,耐腐蚀、寿命长,以及管内水流摩擦阻力小的性能,又能够具有口径大,耐压高,成本低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给水管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钢混增强塑料给水管、给水管系统及给水管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混凝土给水管,存在渗水问题,导致寿命短;而且混凝土材质会污染水质;同时,混凝土材质表面粗糙,导致管内水的摩擦阻力大;
而纯塑料给水管口径无法做到很大尺寸,抗压能力不如钢丝混凝土给水管,而且其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现有的混凝土积水管,具有渗水问题,导致寿命短;而且混凝土材质会污染水质;同时,混凝土材质表面粗糙,导致管内水的摩擦阻力大;而纯塑料管口径无法做到很大尺寸,抗压能力不如钢丝混凝土给水管,而且其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钢混增强塑料给水管、给水管系统及给水管的施工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钢混增强塑料给水管,包括混凝土水管本体,所述混凝土水管本体外壁包覆连接有钢筒,所述钢筒外壁包覆有第一塑料板,所述混凝土水管本体内壁包覆有第二塑料板,所述混凝土水管本体的两端包覆有第三塑料板,所述第三塑料板分别与所述第一塑料板和第二塑料板密封连接,所述混凝土水管本体内设置有至少一层预应力钢丝三,所述预应力钢丝三与所述第二塑料板相连接。
本申请所述的一种钢混增强塑料给水管,包括混凝土水管本体,所述混凝土水管本体外壁包覆连接有钢筒,使得钢混增强塑料给水管耐高压;所述钢筒外壁包覆有第一塑料板,所述混凝土水管本体内壁包覆有第二塑料板,所述混凝土水管本体的两端包覆有第三塑料板,所述第三塑料板分别与所述第一塑料板和第二塑料板密封连接,使得钢混增强塑料给水管表面均被塑料板包覆,防水性能好,耐腐蚀,进而寿命长,同时由于所述混凝土水管本体内壁包覆有第二塑料板,使得钢混增强塑料给水管不污染水质,以及管内水流摩擦阻力小。
而且,由于第一塑料板包覆在钢筒外壁,第二塑料板包覆在混凝土水管本体内壁,其相比于现有的纯塑料给水管来说,可以做到更大尺寸的口径。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混凝土水管本体内设置有预应力钢丝三,以增强混凝土水管本体的强度,同时,所述预应力钢丝三与所述第二塑料板相连接,利用预应力钢丝三使得第二塑料板能够“生根”紧贴于混凝土水管本体内壁,而不会掉落。
综上所述,本申请所述的一种钢混增强塑料给水管,通过混凝土、钢筒及第一塑料板、第二塑料板和第三塑料板的结合,既能够保证其具有塑料管不污染水质,防渗性能好,耐腐蚀、寿命长,以及管内水流摩擦阻力小的性能,又能够具有口径大,耐压高(环刚度高),成本低的优点。
优选地,所述第一塑料板为聚乙烯板、聚丙烯板或聚氯乙烯板;
和/或,
所述第二塑料板为聚乙烯板、聚丙烯板或聚氯乙烯板;
和/或,
所述第三塑料板为聚乙烯板、聚丙烯板或聚氯乙烯板。
优选地,所述第一塑料板包覆于钢筒外壁上;
或
所述钢筒外壁包覆有混凝土管体二,所述混凝土管体二外壁包覆有预应力钢丝网一,所述第一塑料板包覆于所述预应力钢丝网一外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国通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国通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309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