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维模型构建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31928.5 | 申请日: | 2021-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61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徐明策;王海清;王树良;苏康军;李弘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北京速策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17/00 | 分类号: | G06T17/00;G06T1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何少岩 |
地址: | 10083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维 模型 构建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 ||
1.一种三维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测区内的多张历史影像,其中,各张历史影像包含所述测区内的部分影像信息;
提取每张所述历史影像中的特征点,针对每任意两张历史影像,对所述两张历史影像中的特征点进行匹配,得到多组匹配点;
根据每任意两张历史影像的匹配点对所述多张历史影像进行匹配连接,得到所述测区对应的连接影像;
基于所述连接影像创建对应的数字地表模型,并提取所述连接影像的纹理特征,将所述纹理特征贴附至所述数字地表模型得到所述测区的三维模型;
所述基于所述连接影像创建对应的数字地表模型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连接影像划分为多个子影像,采用多线程并行计算各所述子影像的视差得到各自对应的视差图;
针对所述多个视差图中待拼接的任意两个视差图,对所述任意两个视差图进行拼接,并在拼接连接处保留预设占比的重叠区域;
采用所述任意两个视差图各自在所述重叠区域处的视差进行加权平均进行融合得到所述重叠区域的视差信息,以得到完整视差图,以得到所述数字地表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所述连接影像的纹理特征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连接影像划分为多个子区域,获得各个子区域对应的直方图;
将所述多个子区域的直方图进行连接,得到所述连接影像的纹理特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维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得各个子区域对应的直方图的步骤,包括:
针对每个所述子区域中的每个像素点,获得所述像素点的多个邻点;
将所述像素点与各所述邻点进行比较以对各所述邻点进行赋值;
根据各所述邻点的赋值结果得到所述像素点对应的二进制数组;
根据所述子区域内各个像素点的二进制数组构建所述子区域对应的直方图。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维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像素点与各所述邻点进行比较以对各所述邻点进行赋值的步骤,包括:
针对所述像素点的每个邻点,将所述像素点与所述邻点进行比较,若所述像素点的像素值较所述邻点的像素值更大,则所述邻点赋值为1,若所述像素点的像素值较所述邻点的像素值更小或相等,则所述邻点赋值为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每任意两张历史影像,对所述两张历史影像中的特征点进行匹配,得到多组匹配点的步骤,包括:
针对每任意两张历史影像,利用其中一张历史影像中的特征点构建K维树;
采用BBF算法对所述K维树进行查询,以将所述两张历史影像中的另一张历史影像的特征点分别与所述K维树中的特征点进行匹配,得到多组匹配点。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三维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得到多组匹配点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对所述多组匹配点进行筛选的步骤,该步骤包括:
利用随机一致性算法对得到的多组匹配点进行滤除以得到满足所述随机一致性算法要求的匹配点;
获取所述测区内布设的多个控制点,根据所述多个控制点并采用光束法平差对滤除后得到的多组匹配点进行平差解算,从所述多组匹配点中筛选出满足预设要求的匹配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北京速策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北京速策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3192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