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恢复保护电路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33152.0 | 申请日: | 2021-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939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发明(设计)人: | 徐远灿;陈万垒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宾听点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3/093 | 分类号: | H02H3/093;H02H3/06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3 | 代理人: | 张巨箭 |
地址: | 644000 四川省宜宾***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恢复 保护 电路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恢复保护电路及装置,属于电子技术领域,其中自恢复控制电路用于检测供电电路的信号并控制供电控制电路的通断自恢复,包括电流采样电路、第一比较器电路和复位控制自恢复电路,当供电电路处于过流状态时,第一比较器电路输出过流信号并进行电平自锁定,立即控制供电控制电路断开,进行过流保护;接着以第一延时控制第一比较器电路进入复位退出电平自锁定,随后复位控制自恢复电路以第二延时控制第一比较器电路退出复位状态,同时复位控制自恢复电路以第三延时缓慢开启供电控制电路,实现自恢复供电,此外,电路通过调节元件参数保证电路在恢复供电之前已经恢复电路检测,提高整个电路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恢复保护电路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很多低压供电的应用场合,要求电路在负载故障时,具有过流保护或短路保护的功能,且为了确保负载故障结束时能及时自行恢复供电,因此要求保护电路具备自恢复特性,传统做法是限流电阻或采用自恢复保险丝的方法,但是在功率稍大的场合,限流电阻发热严重且容易烧毁,产生火花,而自恢复保险丝更多应用于限流,产生热损耗较大,当出现短路时因响应较慢,容易出现大电流引起器件损坏无法恢复。
现有的技术中通过采用比较器等器件来实现过流时保护电路自恢复的功能,但在电路恢复供电之前,未对供电电路进行检测,若供电电路在恢复供电前后突然出现负载故障、过流或者其他意外情况时,不能及时发现,导致电路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自恢复保护电路存在的不足,实现在自恢复供电之前已经恢复过流检测,提高整个电路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且解决采用数字电路来设计保护电路时带来的搭建不方便、成本较高、难度较大的问题。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提供一种自恢复保护电路,包括:供电电路,向负载提供供电;供电控制电路,用于控制供电电路的通断;自恢复控制电路,用于检测供电电路的信号并控制供电控制电路的通断自恢复,所述自恢复控制电路包括:
电流采样电路,用于对供电电路的供电电流进行采集,同时将采集到的供电电流转换为电压,输出等效供电电流的电压V0到第一比较器;
第一比较器电路,用于接收所述等效供电电流的电压V0并判断供电电路是否处于过流状态,当供电电路处于过流状态时,第一比较器电路电平翻转自锁定,并控制供电控制电路断开;
复位控制自恢复电路,用于当第一比较器电路进行电平自锁定时,以第一延时控制第一比较器电路进入复位状态;当第一比较器电路进入复位状态后,复位控制自恢复电路以第二延时控制第一比较器电路退出复位状态,同时复位控制自恢复电路以第三延时开启供电控制电路;其中,所述进入复位状态为第一比较器电路退出电平自锁定状态,所述退出复位状态为第一比较器电路恢复检测供电电路的信号;
所述以第二延时控制第一比较器电路退出复位状态的完成时间点早于所述以第三延时开启供电控制电路的完成时间点。
优选地,所述第一比较器电路包括:
第一比较器,用于判断所述等效供电电流的电压V0与第一参考电压Vref1的大小,并输出第一比较信号V1;
自锁定电路,用于当等效供电电流的电压V0大于第一参考电压Vref1时,将第一比较器的输出锁定为高电平;
所述自锁定电路包括第八电阻R8,所述第八电阻R8连接在第一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
优选地,所述复位控制自恢复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
第一充放电电路,包括第一电容C1,第一电容C1根据所述第一比较信号V1的电平状态对进行充放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宾听点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宜宾听点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331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流程线上规划编制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生产可视卡的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