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E型燃烧器的超低氮排放锅炉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33250.4 | 申请日: | 2021-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84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唐宏;韩晓菊;刘玉秋;沈学强;王思源;刘坐东;姜文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电力大学 |
主分类号: | F22B31/00 | 分类号: | F22B31/00;F23L1/00;F23L9/00;F23L15/00;F25D1/02 |
代理公司: | 吉林市达利专利事务所 22102 | 代理人: | 陈传林 |
地址: | 132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燃烧 超低氮 排放 锅炉 | ||
本发明一种采用E型燃烧器的超低氮排放锅炉,包括:给粉装置、锅炉炉膛、E型燃烧器、点火器、喷水减温器,在炉膛外设置E型燃烧器,对煤粉进行预处理,实现氮氧化物超低排放,燃烧产物依据不同气固组分配比进入炉膛后,通过还原燃烧以及二次风和燃尽风的合理配置,可实现氮氧化物的二次脱除,突破了现有燃煤锅炉很难实现NOx超低排放的技术困境,能够满足不同煤种,在不同工况下稳定、可靠、安全工作、适用性强,能够降低燃煤发电机组对环境的污染,实现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煤发电机组,特别涉及一种采用E型燃烧器的超低氮排放锅炉。
背景技术
由于燃煤发电机组具有高安全性、高稳定性、易于控制等特性,在将来较长时间内,燃煤发电机组仍然是发电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燃煤发电机组在燃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依旧是当下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如何实现NOx的超低排放更是其中的热点问题。现有技术采用低氮燃烧器并相应地调整锅炉运行措施可以有效降低NOx的排放浓度,但燃煤机组所采用的低氮燃烧器很难实现NOx的超低排放,采用烟气脱硝等后处理措施控制NOx排放,又对发电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造成了很大挑战,并伴随着产生二次污染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创造性构思了一种采用E型燃烧器的超低氮排放锅炉,通过E型燃烧器对煤粉进行预处理实现氮氧化物超低排放,达成大幅度降低燃煤发电机组的氮氧化物排放的目标,实现燃料的清洁高效利用。
实现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采用E型燃烧器的超低氮排放锅炉,包括:点火器1、锅炉炉膛7、空气预热器11、给粉装置13、风机15、风箱16、一次风电动调节阀17,其特征是,它还包括:E型燃烧器2、喷水减温器3、喷水减温电动调节阀24、喷水减温水泵25,所述的E型燃烧器2包括:入口管道28、E型燃烧器本体27、浓相输送管道4、中间浓相输送管道5、稀相输送管道6,在所述的在所述的E型燃烧器本体27内设有燃烧室,在所述的E型燃烧器本体27一侧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浓相输送管道4、中间浓相输送管道5和稀相输送管道6,它们均与燃烧室密闭连通,在所述的E型燃烧器本体27另一侧设置入口管道28,其与燃烧室密闭连通,所述E型燃烧器2的入口管道28与给粉装置13密闭连通,所述E型燃烧器2的浓相输送管道4、中间浓相输送管道5和稀相输送管道6自下而上依次与锅炉炉膛7密闭连通,在所述锅炉炉膛7与稀相输送管道6连接处上端,锅炉炉膛7上设有锅炉二次风口a8,在所述锅炉炉膛7与浓相输送管道4连接处下端,锅炉炉膛7上设有锅炉二次风口b9,在所述E型燃烧器2的入口管道28内设有点火器1,在所述E型燃烧器2的入口管道28与稀相输送管道6间的燃烧室内设有喷水减温器3,所述的喷水减温电动调节阀24与喷水减温器3连通,所述的喷水减温电动调节阀24与喷水减温水泵25连通。
进一步,它还包括:尾部引流烟气电动调节阀12和烟气再循环风机26,所述的烟气再循环风机26通过空气预热器烟气引流管道14与风箱16密闭连通,所述的烟气再循环风机26与空气预热器出口20连通,在所述的烟气再循环风机26与风箱16间的空气预热器烟气引流管道14上设置尾部引流烟气电动调节阀12。
进一步,所述的E型燃烧器2的入口管道28与E型燃烧器本体27偏心连通。
本发明一种采用E型燃烧器的超低氮排放锅炉的有益技术效果体现在:
1、一种采用E型燃烧器的超低氮排放锅炉,在炉膛外设置E型燃烧器,使煤粉不完全燃烧产生大量还原性气体,并发生氮氧化物的首次脱除,燃烧产物依据不同气固组分配比进入炉膛后,通过还原燃烧以及二次风和燃尽风的合理配置,可实现氮氧化物的二次脱除,实现NOx的超低排放;
2、一种采用E型燃烧器的超低氮排放锅炉,突破了现有燃煤锅炉很难实现NOx超低排放的技术困境,能够满足不同煤种,不同出力,在不同工况下稳定、可靠、安全工作,是一种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超低氮排放锅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电力大学,未经东北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332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医疗用试剂盒
- 下一篇:一种应用于QMR技术的全息投影手术操作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