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装置及提高定位精度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34178.7 | 申请日: | 2021-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105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张舒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海恒之星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
主分类号: | G01H9/00 | 分类号: | G01H9/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苏丹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一环***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布式 光纤 振动 传感 装置 提高 定位 精度 方法 | ||
1.一种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半导体激光器光源及驱动模块(1)、半导体放大调制器(2)、光纤放大器(3)、微光学光纤环形器(4),传感光纤(5),探测器模块(6)和计算机(7);所述计算机(7)与半导体放大调制器(2)通过PCI-E(8)连接,半导体激光器光源及驱动模块(1)与半导体放大调制器(2)通过光纤连接,半导体放大调制器(2)与光纤放大器(3)用光纤连接,光纤放大器(3)与光纤环形器的输入端用光纤连接,微光学光纤环形器(4)的输出端通过光纤与传感光纤(5)连接,微光学光纤环形器(4)的返回端通过光纤与探测器模块(6)的PIN端(9)相连,探测器模块(6)通过PCI-E(8)与计算机(7)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光纤放大器(3)与光纤环形器的输入端用红色外膜的光纤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微光学光纤环形器(4)的输出端通过蓝色外膜的光纤与传感光纤(5)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微光学光纤环形器(4)的返回端通过白色外膜的光纤与探测器模块(6)的PIN端(9)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7)与半导体放大调制器(2)相互之间还通过ST光纤接口进行连接,计算机(7)和探测器模块(6)通过PCI-E.X8接口相连,半导体放大调制器(2)的同步电信号通过电线和PCI-E.X8外同步口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半导体激光器光源及驱动模块(1)为NKT光纤激光器驱动模块,半导体放大调制器(2)为以半导体光放大器SOA为核心器件的调制器,光纤放大器(3)为EDFA光纤放大器(3),微光学光纤环形器(4)为单模光纤1X2光纤环形器。
7.一种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装置提高定位精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半导体放大调制器(2)预存[n,m,n,...m,n]奇数个元素的行向量S,n对应不大于10ns光脉冲,m对应不大于10ns的空闲;
步骤二:计算机(7)执行测量程序时,对半导体放大调制器(2)发出启动信号,调半导体放大调制器(2)重复输出行向量S调制激光脉冲注入光纤放大器(3)、光纤环形器和传感光纤(5),传感光纤(5)上返回背散射瑞利光经过光纤环形器进入探测器模块(6),探测器模块(6)与计算机(7)相连;半导体放大调制器(2)输出S时同步输出电脉冲开启A/D同步采集背散射瑞利光信息存储于计算机(7)的A/D缓冲区中,并且以流水线方式传入计算机(7)内存中。
步骤三:计算机(7)执行程序获取背散射瑞利光数据时,由于光脉冲不大于10ns,受激布里渊几乎不会发生且在受激拉曼发生前的传感光纤(5)上干涉初始相位差几乎恒定,解调每点的振动信息,根据振动峰值,光纤传感振动的对称性判断峰值落入S某个n对应位置,这样振动位置控制在光持续10ns内,表明定位精度小于1米。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装置提高定位精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光脉冲大于1ns时可以看成准连续振动系统,偏振影响可以不考虑,计算机(7)获得背散射瑞利光强Ir:
Ir=I0ζ△exp[-2αL](1+cos(f(t)+dθ))
其中振动分布特性f(t)、光纤长度L,入射光强I0,ζ是散射系数,△是光放大增益,α是损耗系数,dθ是干涉的初始相位差;
根据测量光纤传感长度L,调整光发大器增益使dθ几乎恒定,Ir可展开为f(t)的贝塞尔函数,获得振动峰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海恒之星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未经成都海恒之星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3417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