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34428.7 | 申请日: | 2021-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32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周健;方丽萍;吴彪;李国要;吴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继远检验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11/00 | 分类号: | B25J11/00;B25J5/00;B25J19/00;B25J19/06 |
代理公司: | 合肥兆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1 | 代理人: | 孟祥龙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高***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电站 巡检 机器人 | ||
本发明涉及变电器巡检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包括圆形结构的外壳、外壳顶部位置安装的巡检装置、外壳上安装的防护装置、外壳底部位置安装的行进装置、设置在外壳内部且与巡检装置电性连接的第一控制器、设置在外壳内部且与防护装置、行进装置电性连接的第二控制器和通讯天线;其防护性较好,同时能够根据不同的地形灵活调整,保证其通过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电器巡检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变电站巡检机器人。
背景技术
变电站是电力传输网络的枢纽,其设备运行状态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对设备的有效巡检是保证变电站良好运行以及对广大用户供电可靠性的重要保证。随着电力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机器人巡检已逐渐代替人工巡检,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
长期以来,变电站室内设备巡检工作多采用人工方式进行,传统的人工巡检方式不仅存在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检测质量分散、手段单一等不足之处,而且事后也无法将人工所检测的数据准确、及时地传送到管理信息系统。随着无人值守模式变电站的推广,伴随而来的是变电站巡检工作量越来越大,巡检到位率、及时性更加无法得到保证。特别是在高原、戈壁等特殊地理条件或如大风、雾天、冰雪、冰雹、雷雨等极端天气发生后,造成人工无法及时巡检,并且受条件限制巡检存在较大安全风险,此时变电站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决策者因无法及时获取直观的现场信息,往往会贻误最佳处理事故的时机,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等重大的事故。
由于工作环境的限制,现有的变电站巡检机器人通过性较差无法适应不同路面,使用受到很大的限制。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其防护性较好,同时能够根据不同的地形灵活调整,保证其通过性。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圆形结构的外壳、外壳顶部位置安装的巡检装置、外壳上安装的防护装置、外壳底部位置安装的行进装置、设置在外壳内部且与巡检装置电性连接的第一控制器、设置在外壳内部且与防护装置、行进装置电性连接的第二控制器和通讯天线;
所述防护装置包括通过固定杆固定安装在外壳外部位置不锈钢材质制成的弹性金属环、位于外壳内腔位置的步进电机和齿条,所述齿条位于外壳左右两侧设置有两根,所述齿条一端与弹性金属环固定连接,另一端贯穿外壳且延伸至外壳内腔,所述步进电机顶部输出轴一端安装有齿轮,所述齿条靠近齿轮一侧与其啮合传动,所述外壳于齿条连接处开设有供齿条左右滑动的滑槽;
所述行进装置包括外壳底部位置固定安装的液压杆和液压杆底部位置安装的滚轮。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金属环外壁套设有防护套。
进一步的,所述滚轮上安装有用于驱动滚轮的绕组轮毂电机。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正面一侧还设置有测宽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底部位置安装有距离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内部内置有电源。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弹性金属环能够在设备发生碰撞时,对设备进行防护,设备需要通过较为狭窄的地形时,电机带动齿轮转动,齿轮带动齿条把弹性金属环收紧,保证设备的通过性。
(2)、设备通过崎岖不平的路面时,液压杆工作,增加设备的离地间隙,提升其通过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正视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A-A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继远检验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继远检验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344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