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富含Si3 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34942.0 | 申请日: | 2021-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496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发明(设计)人: | 范晓孟;张敏;叶昉;薛继梅;范尚武;成来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35/58 | 分类号: | C04B35/58;C04B35/622 |
代理公司: | 西安凯多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90 | 代理人: | 王鲜凯 |
地址: | 71007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富含 si base sub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富含Si3N4纳米线的SiHfBCN陶瓷及制备方法,采用先驱体共混法将聚硼硅氮烷(PBSZ)和聚铪氧烷(PHO)按照一定体积比例混合,加入一定含量的镍系催化剂的饱和乙醇溶液,然后经固化、裂解和高温热处理得到富含Si3N4纳米线的SiHfBCN陶瓷。Si3N4纳米线的直径小于50nm,长度在10μm‑200μm之间。Si3N4晶体的析出使SiHfBCN陶瓷对电磁波的响应从吸收或反射变为偏透过。铪元素的存在使Si3N4纳米线在1600℃依旧稳定存在,同时由于非晶相富含铪元素,因而此方法制备的SiHfBCN陶瓷也具有优异的抗烧蚀性能。本发明能够适用于复合材料,可用作涂层或基体,充当电磁波阻抗匹配层,同时可有效提高其在超高温环境下的抗烧蚀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超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技术,涉及一种富含Si3N4纳米线的SiHfBCN陶瓷及制备方法,是一种采用先驱体共混法工艺催化裂解制备Si3N4纳米线陶瓷的方法,是一种制备透波烧蚀一体化陶瓷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关于SiHfBCN陶瓷的制备方法主要分为三种,文献“敖冬飞等。HfB2/SiBCN复相陶瓷抗热震与耐烧蚀性能的研究[D]”采用了机械合金化法制备了SiHfBCN非晶陶瓷。文献“Yuan J,Hapis S,Breitzke H,et al.Single-Source-Precursor Synthesis ofHafnium-Containing Ultrahigh-Temperature Ceramic Nanocomposites(UHTC-NCs)[J].Inorganic Chemistry,2015,45(49):10443-10455”采用了单源前驱体合成法制备了含β-SiC、HfC、HfN和HfB2四种晶相的SiHfBCN陶瓷。专利“冯志海等。一种低氧液态SiHfBCN陶瓷前驱体、制备方法及SiHfBCN陶瓷[P]”采用先驱体共混的工艺将聚硼硅氮烷(PBSZ)和聚铪氧烷(PHO)共混,经固化、裂解和高温热处理得到含β-SiC、HfC、HfN和HfB2四种晶相的SiHfBCN陶瓷。
这三种方法制备的SiHfBCN陶瓷分为非晶陶瓷和非晶/晶体共存陶瓷,其中非晶/晶体共存陶瓷的晶相为β-SiC、HfC、HfN和HfB2,析晶温度为1700℃,析晶温度较高,限制了其应用;同时β-SiC、HfC、HfN和HfB2的复介电常数较高,导致制备的SiHfBCN陶瓷对于电磁波的响应为吸收或屏蔽,限制了其对电磁透过型材料的改性。
传统制备的SiHfBCN陶瓷的析晶温度为1700℃,析出的晶体为β-SiC、HfC、HfN和HfB2,且其复介电常数较高。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出一种富含Si3N4纳米线的SiHfBCN陶瓷及制备方法,通过加入镍系催化剂,使SiHfBCN陶瓷的析晶温度从1700℃降低至1500℃,同时使析出的晶体变为Si3N4,显著降低了其复介电常数。
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349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隧道系统及隧道排烟控制方法
- 下一篇:注浆管底部出浆结构及注浆管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