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土壤修复用多层自动取样和提高准确性的土壤取样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35029.2 | 申请日: | 2021-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92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孙山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山林 |
主分类号: | G01N1/08 | 分类号: | G01N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土壤 修复 多层 自动 取样 提高 准确性 | ||
本发明涉及生态修复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土壤修复用多层自动取样和提高准确性的土壤取样器,包括外壳,利用外壳对整个装置进行支撑和稳定,通过取样室、推杆、第二圆盘、第一限位套和挡板的配合使用,在进行取样时,取样室自动打开,完成取样后取样室自动关闭,避免不同深度的土壤之间相互交叉污染,提高土壤取样结果的准确性,通过凸盘、转轴、第一限位套、第二限位套和辊轴的配合使用,使得自动对不同深度的土壤进行破碎取样,不需要多次进行取样,更加的省时省力,提高取样的工作效率,通过滑片和滑动变阻器的配合使用,使得将取样器的开合和自动取样两个步骤进行联动,从而提高整个装置的联动性,使得操作更加的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土壤修复用多层自动取样和提高准确性的土壤取样器。
背景技术
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生态污染问题逐渐被重视,生态修复是使遭受污染的土壤恢复正常功能的技术措施,其中土壤是整个生态环境中重要组成之一,土壤污染会使生态环境变得恶劣,需要对污染的环境进行修复。而造成土壤污染的污染源大多不同,需要根据不同的污染源进行整治修复,所以需要对土壤进行取样检测,然后进行专门修复。但是目前的土壤取样装置设置较为简单,其中在进行取样的过程中,无法一次性对不同深度的土壤完成取样,需要多次进行操作,较为费时费力,并且在进行取样的过程中,由于取样器表面通常会粘附不同深度的土壤,故可能会存在土壤间交叉污染的现象,从而对取样的结果造成影响。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土壤修复用多层自动取样和提高准确性的土壤取样器,具备不同深度取样和避免交叉污染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取样装置设置较为简单的问题,保证了使用该装置进行操作时可以一次性对不同深度的土壤完成取样,提高取样的工作效率,并且在进行取样时通过控制取样装置的打开和关闭,从而避免不同深度的土壤之间相互污染,提高该取样器使用时的智能性。
发明内容
(一)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不同深度取样和避免交叉污染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土壤修复用多层自动取样和提高准确性的土壤取样器,包括外壳,利用外壳对整个装置进行支撑和稳定,所述外壳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挡板,利用挡板控制取样室的打开和关闭,避免土壤相互污染,外壳的内部开设有取样室,利用取样室自动进行取样,取样室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辊轴,利用辊轴的旋转进行将土壤进行破碎,辊轴的侧端活动连接有凸盘,利用凸盘的旋转带动辊轴进行移动,辊轴的上方活动连接有转轴,利用转轴的旋转带动第一限位套同步进行旋转,挡板的侧端活动连接有推杆,利用推杆带动挡板同步进行运动,推杆的侧端活动连接有滑片,滑片远离推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滑动变阻器,推杆远离挡板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一圆盘,第一圆盘的侧端活动连接有第二圆盘,转轴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一限位套,辊轴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二限位套,外壳的两端固定连接有插桩。
优选的,所述插桩设置有两个,两个插桩的规格一致,且以外壳的中心线为参照呈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挡板设置的组数不少于四组,每组设置有两个,两个挡板的规格一致,且以取样室的中心线为参照呈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推杆远离挡板的一端开设有曲形对称状滑槽,同时推杆设置有两个,两个推杆的规格一致,且以辊轴的中心线为参照呈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第一圆盘的表面开设有固定杆,该固定杆的表面开设有凸块,且该凸块的尺寸与滑槽的尺寸相互适配。
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套与第二限位套之间设置有皮带,且辊轴的内部设置有卡条,第二限位套的内部开设有卡槽,该卡槽的尺寸与卡条的尺寸相互适配。
优选的,所述凸盘设置为半圆形,同时凸盘与挡板的组数相互对应,每组设置有两个,两个凸盘的规格一致,且以外壳的中心线为参照呈对称分布。
(二)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土壤修复用多层自动取样和提高准确性的土壤取样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山林,未经孙山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350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