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减震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35264.X | 申请日: | 2021-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539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黄胜洲;孙佳乐;王雷;王风涛;韦山;谢芳琳;吴中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9/18 | 分类号: | F16F9/18;F16F9/34;F16F9/344;F16F9/348;F16F9/36;F16F9/32;F16F13/14 |
代理公司: | 芜湖众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8 | 代理人: | 端木传斌 |
地址: | 241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减震器 | ||
本发明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新型减震器,包括吊环一、安装板、端盖、套筒一和套筒二,所述吊环一的底端与安装板的顶部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的下方设有端盖,所述端盖的底部端面外侧固定连接有套筒一,所述套筒一的底端与吊环二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端盖的底部端面内侧固定连接有套筒二;本发明由于通孔内壁的弹性层由弹性材料组成,使得控制阀两侧的油压差距较大时通孔内壁会被挤压变形,从而使得通孔的内径变大,提高液压油穿过通孔的速度,当油压差减小时,通孔内径随之减小,液压油穿过通孔的速度降低,从而达到减震的目的,又有通孔内壁上设有螺旋形凹槽使得液压油可以更快的穿过通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减震器。
背景技术
减震器是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我国对汽车减震器的研发时间不长,且起点相对来说也较低,与发达国家的汽车减震器技术存在很大差距。所以很多轿车的减震器会使用国外进口的减震器,尤其是中高档将车,普通双筒液压减震器在很多国产微型车、国产汽车等多种车型中应用,由此可见,我国汽车悬架系统有待解决的问题就是要针对汽车减震器进行研发创新,提高汽车减震器使用性能和实际作用,这也是推动汽车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步骤。
目前,汽车减震器大都通过液压油反复从一个腔体穿过通孔流入另一个腔体使得液压油与通孔内壁摩擦形成阻尼力,使汽车震动能量转化为油液热能,再由减震器吸收散发到大气中,然而现有减震器内液压油经过通孔的流速较低从而影响减震效果;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新型减震器。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有减震器内液压油经过通孔的流速较低从而影响减震效果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新型减震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新型减震器,包括吊环一、安装板、端盖、套筒一和套筒二,所述吊环一的底端与安装板的顶部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的下方设有端盖,所述端盖的底部端面外侧固定连接有套筒一,所述套筒一的底端与吊环二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端盖的底部端面内侧固定连接有套筒二,所述套筒二的底端与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吊环一的底端与活塞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的底端贯穿端盖延伸至套筒二的内腔之中,所述活塞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套筒二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活塞块,所述活塞块通过固定组件与固定杆套接,所述活塞块和固定块上均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上均设有减压结构,所述套筒二的内腔通过通孔与套筒一的内腔连通;当减震器受到拉伸或者压缩时,套筒一内腔和套筒二内腔之间的油压平衡被打破,通过活塞块和固定块上设有的减压结构使得油压较高一侧的液压油穿过通孔进入油压较低的一侧,使得套筒一和套筒二之间的油压平衡恢复。
优选的,所述减压结构包括控制阀、螺旋形凹槽和弹性层,所述通孔的上下两端均设有控制阀,所述通孔的内壁上设有弹性层,所述弹性层有弹性材料组成,所述弹性层上开设有螺旋形凹槽;因为通孔内壁的弹性层由弹性材料组成,使得控制阀两侧的油压差距较大时通孔内壁会被挤压变形,从而使得通孔的内径变大,提高液压油穿过通孔的速度,当油压差减小时,通孔内径随之减小,液压油穿过通孔的速度降低,从而达到减震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底部端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与端盖相适应;通过橡胶垫自身的弹性特质,可以减小套筒一顶端与安装板底端接触时产生的冲击,避免了装置的磨损。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底部端面设有环形槽一,所述环形槽一位于橡胶垫的外侧,所述环形槽一的内壁顶端固定连接有密封圈一,所述密封圈一的底部端面设有环状锥形槽,所述密封圈一的底端与防尘罩的顶端相贴合,所述防尘罩的内壁与套筒一的外壁相适应;通过防尘罩的顶端滑入环形槽一与密封圈一相贴合,避免外界的灰尘杂质与活塞杆接触导致活塞杆与油封的摩擦变大,从而提高了油封和活塞杆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程大学,未经安徽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352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线端多芯防水连接器
- 下一篇:一种综合停电计划编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