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发泡倍率PLA/PBAT/Talc复合发泡吸油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35399.6 | 申请日: | 2021-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613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蒋晶;李子辉;李倩;乔玉辉;侯健华;王小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J9/12 | 分类号: | C08J9/12;C08L67/04;C08L67/02;C08K3/34 |
代理公司: | 郑州翊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55 | 代理人: | 付红莉 |
地址: | 450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泡 倍率 pla pbat talc 复合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环保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高发泡倍率PLA/PBAT/Talc复合发泡吸油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PLA、PBAT、Talc、助剂进行熔融共混,压制成薄板;(2)将薄板置于反应釜中,加热至130℃~145℃,待温度恒定后通入超临界气体,控制压力范围为1600psi~1800psi,然后继续升温至160℃~180℃,保温3~5min;(3)保温后,将温度下降至100℃~115℃,并在此温度下饱和0.5h~1h;(4)达到饱和后,对薄板进行超声处理;(5)超声后,释放超临界流体至反应釜内呈常压状态,然后将温度降至0~5℃;(6)降温后,将薄板取出,经干燥制得PLA/PBAT/Talc复合发泡吸油材料。本发明制备的PLA/PBAT/Talc复合发泡吸油材料泡孔尺寸小,泡孔密度大,可生物降解,而且具有较强吸油性能,能够重复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领域,具体涉及用于油污处理的聚合物材料加工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高发泡倍率PLA/PBAT/Talc复合发泡吸油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石油及其产品得到广泛应用,不同规模的溢油事故频繁发生,影响海洋生物生存,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同时,工业有机废水和城市含油污废水的排放量也大幅增加,大量油类污染物进入河流、海洋等水体环境,通过食物链形式进入人体,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处理油品污染的主要方法有就地燃烧、使用油品分散剂或吸附剂、生物降解除污等,其中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使用油污吸附材料。
目前商业化的吸油材料主要有三类:无机矿物类、天然有机农作物类和人工合成类。无机矿物材料多呈粉末状,自身吸油能力有限,需要经过繁琐的改性处理工艺来增加吸油能力,成本较高,吸油后不可燃烧,难以处理;天然有机材料(如棉花、纤维等)来源广泛,自身亲油性强,但存在即吸油又吸水的问题,影响使用效率;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吸油材料目前使用较多的是聚丙烯(PP)吸油毯和聚氨酯(PU)泡沫,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成本和密度低、吸油倍率高,但油水选择性差,最主要的问题是材料在自然条件下难以降解,使用后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不利于重复使用和环保要求。
理想的吸油材料应具备良好的亲油、疏水性,材料内部有较大的孔隙率和泡孔连通性以保证较高的吸油效率,同时材料本身有一定的弹性和机械强度以实现多次循环吸油。聚乳酸(PLA)是产业化最成熟、产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生物基可降解塑料,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是目前市场应用最广的石油基可降解塑料之一。两者分子链内部存在大量酯基亲油基团,基于相似相溶原理,油分子可以扩散进入PLA或PBAT分子链内部,但这种作用吸油量很有限。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发泡是一种绿色无污染的多孔材料加工技术,它不受化学发泡分解温度的限制,整个工艺过程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PLA、PBAT材料良好的热塑性加工性能使得通过SCCO2发泡技术制备多孔材料成为可能,通过改变不同材料组分和SCCO2工艺参数可以实现泡孔尺寸、密度、发泡倍率的调控。
然而,纯PLA材料熔体强度较低,发泡过程中泡孔成核困难,泡孔长大过程中容易塌陷,而且PLA加工过程中易水解和氧化,导致分子链断裂,同时PLA本身较脆,韧性差,应力回弹低,无法实现多次重复使用。PBAT具有较高的韧性和热稳定性,可以实现对PLA材料的增韧改性。同时,由于PBAT熔体粘度较低,微孔发泡过程中泡孔壁容易破裂或合并,有利于形成相互连通的泡孔结构。为了保证发泡过程中材料体系有足够的熔体强度来支撑泡孔结构,还可以加入无机填料,一方面提高熔体强度,另一方面在发泡过程中充当异相成核点,增大泡孔密度,有助于增加泡孔间碰撞几率从而形成开孔结构。因此,目前亟需基于PLA开发一些列生物可降解复合材料体系,对传统微孔发泡工艺进行改进,通过工艺参数和微观结构调控构建出泡孔尺寸和密度可调、泡孔分布均匀、发泡倍率高且泡孔内部高度连通的微纳多孔结构,既能保证材料的轻质化和疏水、亲油性能,又能通过材料组分和泡孔结构调控使多孔材料具有一定弹性回复,能够满足多次、高效油水分离的应用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未经郑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3539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