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阵列的设计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35556.3 | 申请日: | 2021-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931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张蜡宝;吕嘉煜;张笑;涂学凑;贾小氢;康琳;吴培亨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39/24 | 分类号: | H01L39/24;H01L39/08;H01L31/0352;H01L31/09;G01J1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康翔 |
地址: | 2100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纳 米线 光子 探测器 阵列 设计 | ||
1.一种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阵列的设计,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清洗过的基底上生成纳米薄膜,在纳米薄膜的外圈生成第一电极、内圈生成第二电极,第二电极由行、列电极交错排布形成网格状,在网格中生成蜿蜒状的纳米线,在相邻列电极之间生成电极隔离层和空隙,在电极隔离层上生成顶层电极以连接相邻列电极,行电极从空隙通过,由纳米线并联电阻形成纳米线单元,由数个纳米线单元组成探测器阵列的阵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阵列的设计,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清洗过的基底上生成纳米薄膜,包括:用丙酮和酒精以超声5至15min去除硅化物的基底表面附着的杂质,用去离子水冲洗和氮气吹干,采用磁控溅射技术生成5至7nm厚的NbN或WSi或NbTiN纳米薄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阵列的设计,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纳米薄膜的外圈生成第一电极,包括:在纳米薄膜表面以4000rpm的速度旋涂2μm厚的AZ-1500正性光刻胶,采用光刻工艺生成电极形状的光刻胶掩膜,在掩膜上生成100μm厚的第一金电极,作为外圈电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阵列的设计,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纳米薄膜的内圈生成第二电极,包括:在纳米薄膜表面以3000rpm的速度旋涂200nm厚的PMMAA4正性电子曝光胶,采用电子曝光工艺生成电极形状的曝光胶掩膜,在掩膜上生成40nm厚的第二金电极,作为内圈电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阵列的设计,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网格中生成蜿蜒状的纳米线,包括:在纳米薄膜表面旋涂HSQ负性电子曝光胶,在网格中采用电子曝光工艺生成纳米线形状的曝光胶掩膜,在掩膜上采用等离子刻蚀工艺生成完整的大面积纳米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阵列的设计,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相邻列电极之间设置电极隔离层,包括:在纳米线区域和行列电极的交叉区域,采用电子曝光工艺生成二氧化硅的电极隔离层。
7.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阵列的设计,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电极隔离层上生成顶层电极,包括:在纳米薄膜表面以3000rpm的速度旋涂300nm厚的6200.13正性电子曝光胶,采用电子曝光工艺生成电极形状的曝光胶掩膜,在掩膜上生成100nm厚的顶层电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3555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