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镧掺杂高倍率锌锰电池正极料用的混料装置及混料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36567.3 | 申请日: | 2021-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584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吴金坤;石春阳;吴敏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市得高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15/00 | 分类号: | B01F15/00;B01F7/18;H01M4/04;B82Y40/00 |
代理公司: | 嘉兴启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3 | 代理人: | 廖银洪 |
地址: | 314311 浙江省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掺杂 倍率 电池 正极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电池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镧掺杂高倍率锌锰电池正极料用的混料装置及混料方法,该装置包括混料桶,所述混料桶的下方设有一组支撑腿,所述混料桶内设有用于混合La3+与MnO2的混料机构,所述混料桶上方设有用于放料的进料组件,所述混料桶一侧设有出料槽,所述出料槽远离混料桶的一侧设有塞块,所述混料桶的内腔上部安装有用于限定物料流动方向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为与混料桶内部相通。本发明通过混料机构的设置,两组混合组件增强了其混合效果,使La3+与MnO2得到充分的混合,通过在MnO2纳米材料中掺杂La3+,扩大了其层间距,增加了活性位点,增强导电性,从而有效的增加了MnO2纳米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和循环稳定性,且密封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镧掺杂高倍率锌锰电池正极料用的混料装置及混料方法。
背景技术
在镧掺杂高倍率锌锰电池正极料的研发中,通过在MnO2纳米材料中掺杂La3+,扩大了其层间距,增加了活性位点,增强导电性,从而有效的增加了MnO2纳米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和循环稳定性;通过在电解液中添加MnSO4,抑制了MnO2材料的溶解,有效增强了其循环稳定性;锌离子电池以La 3+掺杂MnO2纳米球为正极材料,在MnO2材料中掺杂La3+,得到La3+掺杂MnO2材料,通过La3+的掺杂,增强了MnO2的稳定性和导电性,使其组装的锌离子电池的电池容量和充放电倍率得到大幅的提升,La3+的掺杂改变了MnO2材料的结构,扩大了二氧化锰的层间距,使材料的结构在充放电过程具有更好的可逆性,提升了其循环稳定性。
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CN212236875u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生产用正极混料装置,包括支撑机构和混料筒,所述支撑机构的上部设置所述混料筒;所述混料筒的上部设置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电机、控制屏、转动轴、第一搅拌板和第二搅拌板,所述转动轴的外壁依次设置所述第一搅拌板和所述第二搅拌板,且所述第一搅拌板和所述第二搅拌板沿所述转动轴的长度方向依次交错设置;所述混料筒的底部设置收集筒,所述收集筒为漏斗状构件设置;所述混料筒的外壁下部设置清理窗;这种混合装置在使用时使物料不能充分的搅拌,搅拌效果不好,影响电池的稳定性。
现有技术中的锂离子电池生产用正极混料装置存在以下问题:
1、现有技术中的混料装置在使用时,混合效果不好,不能使物料进行充分混合,混合效率低下,从而影响了MnO2纳米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2、目前市场上的锂离子电池生产用正极混料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锂离子电池生产用正极混料装置进料口密封性不好,使其在混合过程中易洒出,清理不便,且影响其混合的稳定性,从而影响了锂离子电池生产用正极混料装置的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镧掺杂高倍率锌锰电池正极料用的混料装置及混料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锂离子电池生产用正极混料装置混合效果不好,密封性差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镧掺杂高倍率锌锰电池正极料用的混料装置,包括混料桶,所述混料桶的下方设有一组支撑腿,所述混料桶内设有用于混合La3+与MnO2的混料机构,所述混料桶上方设有用于放料的进料组件,所述混料桶一侧设有出料槽,所述出料槽远离混料桶的一侧设有塞块,所述混料桶的内腔上部安装有用于限定物料流动方向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为与混料桶内部相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市得高电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嘉兴市得高电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365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