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MBSFN网络切片的形成及其验证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36653.4 | 申请日: | 2021-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566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曾菊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4/02 | 分类号: | H04W4/02;H04W4/06;H04W16/18;H04W24/02;H04W24/06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002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mbsfn 网络 切片 形成 及其 验证 方法 | ||
一种MBSFN网络切片的形成及其验证方法。本发明提出了C‑RAN及CU/DU分离环境下的MBSFN网络切片架构,对切片的基础设施与虚拟网络划分、基于CU//DU分离的协议及信道划分、主要通信过程以及切片的功能实体和性能做了详细定义。基于本发明的CU‑DU‑RRU三层可重配架构,提出了一种低代价的基于距离的位置更新机制,将MCE控制的小区列表更新转变为MCE辅助的RRU控制、基于距离测量的搜索和更新,建立MARKOV模型及平衡方程对机制进行了性能分析,从搜索次数和信令开销2方面说明了该机制优于TAL,进而说明本发明提出的MBSFN切片架构的合理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C-RAN环境下MBSFN网络切片的形成及其性能验证。
背景技术
随着5G的发展,流媒体业务以及面向物联网的订阅业务越来越多,基于应答确认式的点对点单播通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要求,以较少资源为大量具有相同需求的用户同时提供业务的高效MBMS(Multimedia Broadcast/Mukicast Service多媒体广播/组播业务)技术越来越得到重视。蜂窝移动通信中的MBMS最初由3GPP在R6、R7版本中提出,eMBMS(enhanced MBMS)在R9中正式提出,在接入网中定义了MBSFN(多播广播单频网)传输模式。MBSFN(Multicast Broadcast Single Frequency Network)由于同时同频在多个小区进行MBMS业务的同步传输,不仅提高了系统频谱效率,而且能利用相邻小区干扰信号,产生分集效应和提高盲区覆盖率,得到了广泛研究。有大量关于MBSFN资源分配及区域形成以及基于MBSFN的集群通信系统等的研究,但是,动态区域策略在设备与管理固化耦合的传统网络中难以实现、大量大范围间歇式业务所需的专网建设浪费资源、建设周期长等问题阻碍了MBSFN发展。基于虚拟资源的网络切片技术具有多租户、易订制、可编程性以及隔离性好等特点,不仅方便MBSFN快速实现和管理,而且能提供QoS保证,因此,切片是MBSFN较好的实现方式。
C-RAN(Cloud-Radio Access Network,无线云接入)由于具有集中、协作、无线云化和绿色节能等特点,是未来5G无线接入的主要架构,尤其是NFV(Network FunctionVirtualization)和SDN(Software Defined Network)技术的引入以及基带池BBU(Baseband Unite)中CU/DU(Centralized Unit/Distributed Unit)的进一步分离,提升了对网络切片的支持能力。未来5G中,MBSFN业务将运行在C-RAN中,云平台以及CU/DU分离架构能够很好地支撑MBSFN网络切片。如何在C-RAN架构下定义MBSFN网络切片的架构、功能实体、通信方式、协议结构以及信道划分、部署MBMS业务,且与终端及核心网兼容,是C-RAN环境下实现MBSFN切片的关键。
目前对C-RAN的研究主要在基带部分的负载均衡以及射频部分的无线协作,对无线网络切片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核心网络切片,如面向CDN(Content deliverynetwork)业务的网络切片等,无线接入网络切片的研究则主要讨论一般性原则及虚拟功能链部署,对于切片的形成研究较少,目前还没有面向承载的C-RAN架构下的MBSFN网络切片设计。因此,迫切需要形成基于C-RAN的MBSFN网络切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未经三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366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局部化妆品组合物
- 下一篇:对向节能制冷循环中的压缩机中的制冷剂注入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