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菌手套自动佩戴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37029.6 | 申请日: | 2021-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039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马思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42/50 | 分类号: | A61B42/50 |
代理公司: | 武汉信合红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64 | 代理人: | 严情 |
地址: | 430022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菌 手套 自动 佩戴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菌手套自动佩戴机,包括操作箱体和设置在所述操作箱体内部的鼓风结构、真空吸附结构和手套撑口组件,所述手套撑口组件用于撑起手套腕部通口,并带动手套依次经过所述鼓风结构和所述真空吸附结构,从而使得手套内部在所述鼓风结构的鼓风作用下消除粘合,在所述鼓风结构和所述真空吸附结构共同作用下手套内部被撑起。本发明将风机与真空泵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解决手套内部粘合的问题,还可以再医护人员佩戴过程中保持,手套被撑开的状态,从而方便医护人员直接佩戴手套,减少医护人员与手套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手套被污染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辅助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菌手套自动佩戴机。
背景技术
医院内的医生以及护士等相关人员在为患者进行手术或者检查的时候,都需要佩戴医用手套,医用手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手被脏污或者微生物感染,避免受到化学物质的损害或者减少锐器的伤害,同时也可以防止皮肤或者手上已经存在的微生物进行接触传播,在医院诊所等领域使用医用手套,不仅仅能够保护医护人员,也是对病人的安全负责,能够有效的减少医患之间的交叉感染。医用无菌手套主要由乳胶、丁腈、聚乙烯(PE)和聚氯乙烯 (PVC)四种材质构成,在佩戴过程中由于材质具有一定的粘合性,使得医护人员在佩戴时需要大范围的接触手套,但是在无菌要求较高的手术环境中,大规模的接触手套不利于保持手套的无菌环境,因此在这类环境中医生可以在护士的帮助下佩戴手套,这种佩戴方式容易在操作中使得手套破损,再次更换手套又费时费力,而且间接增加了无菌手套污染的风险。
在现有技术中,存在自动佩戴医用手套机来解决上述问题,如一种申请号为CN201920836938.5的实用新型专利,其利用卡块将手套的下层固定柱,医生通过拉起手套上层,再通过风机将消毒后的空气从喷头出喷入手套内部,将手套撑起,方便医护人员佩戴,而且在无菌环境中更加能确保手套的无菌,虽然该方案能一定程度上手套佩戴困难的问题,但是该方案利用风机吹风将手套鼓起,但是手套内部粘合在一起的问题难以解决,并且若是风机的风速过大,卡块难以固定手套,风机的风速过小,手套内部粘合难以分开,且在佩戴过程中还需要医护人员手动拉起手套,佩戴过程依然不够简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菌手套自动佩戴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手套内部粘合造成医护人员不方便佩戴手套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具体提供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无菌手套自动佩戴机,包括操作箱体和设置在所述操作箱体内部的鼓风结构、真空吸附结构和手套撑口组件,所述手套撑口组件用于撑起手套腕部通口,并带动手套依次经过所述鼓风结构和所述真空吸附结构,从而使得手套内部在所述鼓风结构的鼓风作用下消除粘合,在所述鼓风结构和所述真空吸附结构共同作用下手套内部被撑起。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手套撑口组件与安装在所述操作箱体内的横向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手套撑口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横向滑轨上的驱动元件,所述驱动元件通过连接件电性连接有内部中空的支撑管,所述支撑管用于撑起手套腕部通口,并使得手套指节部分进入所述支撑管内部,所述驱动元件通过连接件带动所述支撑管依次与所述鼓风结构和所述真空吸附结构接触。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鼓风结构包括第一鼓风组件和第二鼓风组件,所述第一鼓风组件包括与所述操作箱体内部顶端连接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底部通过连接杆电性连接有第一鼓风机,所述第一鼓风机上安装有第一气管,所述第一气管外部安装有动态紧固件。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动态紧固件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一鼓风机上的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在竖直方向上电性连接有两块驱动杆,所述驱动杆远离所述第一鼓风机的一侧均安装有弧形挡板,所述第一气管外侧安装有弹性挤压层,所述第一鼓风机上设置有水平方向上的滑道,且所述第三电机带动两块所述弧形挡板在所述滑道上做相互靠近或者远离的运动,从而所述弹性挤压层在所述弧形挡板的挤压作用下进入所述支撑管内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未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370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