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增注液波及半径的计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38238.2 | 申请日: | 2021-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73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8 |
发明(设计)人: | 冯青;黄子俊;李啸南;熊书权;李凡;樊爱彬;杨慰兴;姜杰;高杰;田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01 | 分类号: | E21B43/01;E21B43/20;E21B47/00;E21B47/06;E21B47/08;G06F30/20;G06Q5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刘凯强;张奎燕 |
地址: | 300459 天津市滨***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注液 波及 半径 计算方法 | ||
1.一种增注液波及半径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从注入井向目标地层注入增注液后,关闭注入井,获取注入井的关井阶段的压降数据,根据注入井关井阶段的压降数据,绘制以关井时间△t为横轴,以注水井压降Δp(Pwf(Δt=0)-Pws)为纵轴的双对数曲线图,确定拟合的斜率为1的曲线使用的最后一个数据点为续流效应影响的结束点,所述结束点的横坐标记为te;
所述Pwf(Δt=0)为增注液注入过程中的井底流压,MPa;Pws为关井后井底流压,MPa;
2)将随着关井时间Δt变化而变化的压降数据(Δt,Pws)带入公式(1)中,计算压力半对数径向流段斜率m;
式中:Pi为原始储层压力,MPa;m为压力半对数径向流段斜率,无因次;tp为开井状态时的时间,hour;△t为关井状态时的时间,hour;
取te时间点后的增注液注入过程中井底流压Pws,以关井时间△t的对数为横轴,以增注液注入过程中井底流压Pws为纵轴,绘制区域I的流体径向流特征,并拟合成一次曲线1,所述一次曲线1的斜率记为m1;绘制区域II的流体径向流特征并拟合成一次曲线2,所述一次曲线2的斜率记为m2,确定曲线1和曲线2的交叉点,取所述交叉点的横坐标记为△tfx
并且,利用区域I流体径向流特征的拟合的一次曲线1的斜率m1确定区域I的有效渗透率K1;
其中,K1根据公式(2)确定:
式中qinj为注入生物纳米药剂后的注水井恢复注入流量,m3/d;B为储层流体体积系数,无因次;μ为注入流体的粘度,mPa·s;h为储层厚度,m;
3)计算所述步骤2)中的斜率比的值;计算的值;
并且将所述和值代入到两区域油藏压力降落数据的无量纲相交时间ΔtDfx的相互关系经验图版图5中,得到无量纲时间ΔtDfx;
4)步骤3)中得到的无量纲时间ΔtDfx、有量纲时间△tfx带入公式(5)中,计算得到增注液的波及半径rf1:
所述方法还可以用于计算区域II的渗透率,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中得到的斜率比的值、的值根据斜率比与流度比之间的关系的经验图版图6,得到流度比值λ1/λ2,并带入公式(4)中,计算得到区域II的有效渗透率K2:
式中K2为区域II的有效渗透率,K1为区域I的有效渗透率;
所述方法还可以计算表皮系数S,包括如下步骤:
将p1h、m1、pi、K1带入公式(3)中,即可获得表皮系数S;
式中,式中,S为表皮系数,无因次;K为储层有效渗透率,mD;p1h为注入测试中t=1hour时的井底流压,MPa;为储层孔隙度,小数;Ct为储层压缩系数,MPa-1;rw为井筒半径,m;μ为注入流体粘度,mPa·s;pi为地层原始压力,MP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注液波及半径的计算方法,其中,所述注入井为注水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3823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