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度嗜热菌群浸出细粒铅锌硫化矿过程中胞外聚合物的提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38609.7 | 申请日: | 2021-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225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孙水裕;周思宇;李寿朋;廖小健;杨贤;关智杰;方小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P1/04 | 分类号: | C12P1/04;C22B3/18;C12R1/01 |
代理公司: | 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 44329 | 代理人: | 彭玉婷 |
地址: | 51006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度 嗜热菌群 浸出 细粒 硫化 过程 中胞外 聚合物 提取 方法 | ||
1.一种中度嗜热菌群浸出细粒铅锌硫化矿过程中胞外聚合物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过筛的细粒铅锌硫化矿粉与9K培养液充分混合,制成细粒铅锌硫化矿浆;
S2.用硫酸调节细粒铅锌硫化矿浆的pH至1~2后,细粒铅锌硫化矿浆中接入中度嗜热菌群置于摇床上在40~60℃进行生物浸出,经生物氧化反应后,采用高速离心机将矿浆进行固液分离,得到滤渣和上清液,其上清液为溶解型胞外聚合物;
S3.在步骤S2的滤渣中添加50~70℃的氯化钠溶液旋涡振荡后进行固液分离,得到滤渣和上清液,其上清液为松散型胞外聚合物;
S4.在步骤S3的滤渣中加入氯化钠溶液后,在50~70℃下加热后,进行固液分离,获得的上清液为紧密型胞外聚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度嗜热菌群浸出细粒铅锌硫化矿过程中胞外聚合物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筛的孔径为200~325目,所述细粒铅锌硫化矿粉的粒径为10~74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度嗜热菌群浸出细粒铅锌硫化矿过程中胞外聚合物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细粒铅锌硫化矿粉的质量和9K培养液的体积比为(5~10)g:1m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度嗜热菌群浸出细粒铅锌硫化矿过程中胞外聚合物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硫酸的体积浓度为10~50vol%分数;所述中度嗜热菌群的总数目为107~108个/m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度嗜热菌群浸出细粒铅锌硫化矿过程中胞外聚合物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的中度嗜热菌群包括嗜铁钩端螺旋菌、喜温嗜酸硫杆菌或行善硫化杆菌中的两种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度嗜热菌群浸出细粒铅锌硫化矿过程中胞外聚合物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度嗜热菌群中各菌种为等数量混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度嗜热菌群浸出细粒铅锌硫化矿过程中胞外聚合物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摇床的速率为150~200rpm,所述氧化反应的时间为1~16天。
8.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度嗜热菌群浸出细粒铅锌硫化矿过程中胞外聚合物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和S4中所述氯化钠溶液的浓度均为0.05~0.3vol%。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度嗜热菌群浸出细粒铅锌硫化矿过程中胞外聚合物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S3和S4中所述固液分离的离心力均为3000~5000g,所述固液分离的时间均为8~15min;步骤S3中所述旋涡振荡的时间为2~5min;所述加热的时间为30~60min。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度嗜热菌群浸出细粒铅锌硫化矿过程中胞外聚合物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和步骤S3中所述滤渣的质量和氯化钠溶液的体积比均为1g:(6~10)m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3860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