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户贷款收益流数据生成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39576.8 | 申请日: | 2021-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291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李胜艳;黄振飞;王晓峰;王仪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40/02 | 分类号: | G06Q40/0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周天宇 |
地址: | 10014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户 贷款 收益 数据 生成 方法 系统 电子设备 介质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户贷款收益流数据生成方法,可用于金融领域或其他领域,包括:根据用户现金流量数据得到每期实际直线利率;采用二分法对每期实际直线利率进行有序数组查找,得到使最后一期摊余成本为零时所对应的该期实际直线利率,其中,该期实际直线利率即为实际合同收益率;根据该期实际直线利率及起始摊余成本得到每期应收利息及每期实际摊余成本;根据用户现金流量数据、每期应收利息及每期实际摊余成本生成用户贷款收益流数据。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用户贷款收益流数据生成系统、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户贷款收益流数据生成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非应计贷款是指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90天没有收回的贷款,或银行进行还贷评估发现用户无法按期归还本金或利息的贷款。对于已经确认为非应计利息的贷款,收取的客户利息会优先冲减贷款本金,当贷款本金冲减为0后再确认为收入。因此,非应计贷款的银行账本金和客户账本金是不一致的。如在此期间,客户的经营过程中出现了对还款能力有利的因素变化,经风险管理部门确认有足够证据表明客户以后能够及时足额偿还该笔贷款的本息,则可将该笔贷款从非应计贷款转为应计贷款。转回应计贷款后,在系统的常规实现方式是按照普通贷款进行记账,即客户归还的本金冲减贷款本金,客户归还的利息确认为利息收入,待银行账全部归还后,剩余归还的现金全部确认为利息收入。但是该类处理方法无法在贷款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准确反映银行的实际收益。
为了准确的反映银行的实际收益,需要按照剩余的贷款本金、剩余期限以及未来现金流,计算实际收益率,然后按照实际收益率确认利息收入,目前业内系统缺少此类业务的处理方法。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贷款收益流数据生成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旨在准确反映银行的实际收益。
本公开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用户贷款收益流数据生成方法,包括:根据用户现金流量数据得到每期实际直线利率;采用二分法对所述每期实际直线利率进行有序数组查找,得到使最后一期摊余成本为零时所对应的该期实际直线利率,其中,该期实际直线利率即为实际合同收益率;根据该期实际直线利率及起始摊余成本得到每期应收利息及每期实际摊余成本;根据用户现金流量数据、每期应收利息及每期实际摊余成本生成用户贷款收益流数据。
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使用逐次逼近法对边界实际收益率进行折半查找,得到使最后一期摊余成本为零时所对应的实际合同收益率;其中,该边界实际收益率为使用二分法对每期实际直线利率进行有序数组查找后未得到使最后一期摊余成本为零状态时所对应的最后一组实际直线利率或有序数组中实际直线利率对应的贷款期数之差等于一阈值时的有序数组值。
进一步地,使用二分法对所述每期实际直线利率进行有序数组查找,得到使最后一期摊余成本为零时所对应的该期实际直线利率包括:将所述每期实际直线利率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作为有序数组查找的初始数组;判断该初始数组中实际直线利率对应的贷款期数之差是否等于一阈值,若是,则得到所述边界实际收益率;否则,执行所述最大值与所述最小值所对应的期数之差的中间值开始查找。
进一步地,执行所述最大值与所述最小值所对应的期数之差的中间值开始查找包括:判断该中间值对应的实际直线利率是否满足使最后一期摊余成本为零,若是,结束查找;否则,根据计算得到的最后一期摊余成本大于或小于零进行有序数组中大于或小于中间值的那一半区域查找,直至得到实际合同收益率或未得到使最后一期摊余成本为零状态时所对应的最后一组实际合同收益率或有序数组中实际直线利率对应的期数之差等于一阈值时的有序数组值。
进一步地,根据用户现金流量数据、每期应收利息及每期实际摊余成本生成用户贷款收益流数据包括:根据用户现金流量数据、每期应收利息及每期实际摊余成本生成用户贷款收益流数据列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3957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