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保护电路、电池保护板、电池和终端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41195.3 | 申请日: | 2019-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708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4 |
发明(设计)人: | 刘新宇;张霞玲;安艳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7/18 | 分类号: | H02H7/18;H02J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龙双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9 | 代理人: | 张卿;毛威 |
地址: | 51804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香蜜湖街道***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保护 电路 终端设备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保护电路、电池保护板、电池和终端设备,电池保护电路包括第一检测单元、第二检测单元,以及,用于和电芯串联的电流检测元件、第一开关单元和第二开关单元,以形成充电回路或放电回路,第一检测单元对应第一开关单元,第二检测单元对应第二开关单元,每个检测单元都根据检测到的同一个电流检测元件两端的电压控制对应的开关单元的导通或断开,以控制回路的导通或断开。通过使得第一检测单元和第二检测单元检测同一个电流检测元件两端的电压来实现对通过电芯的电流的检测,可以有效地减少电池保护电路中的电流检测元件的数量,以减少电池保护电路的阻抗,从而减少电池保护板的损耗。
本申请是2019年4月25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910336826.8、申请名称为“电池保护电路、电池保护板、电池和终端设备”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电池保护电路、电池保护板、电池和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池能量密度的提高,应用越来越广泛,保障锂电池的安全越来越重要,基于此,在锂电池中一般会配置电池保护板,电池保护板可以实现对电池的过压、欠压、充电过流、放电过流的保护。
目前的电池保护板可以实现对电池的二重保护,在第一重保护失效以后,第二重保护还可以保证电池的安全。在充电过流和放电过流保护中,第一重保护和第二重保护分别有各自对应的检测芯片、开关元件和电流检测元件,在第一重保护中,通过第一检测芯片检测到的第一电流检测元件两端的电压实现第一重保护,在第二重保护中,通过第二检测芯片检测到的第二电流检测元件两端的电压实现第二重保护。
但是,上述电池保护板的损耗较多,使得电池的损耗较多,产生的热量较多,鉴于目前的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本身的损耗越来越大,充电速度越来越快,如何减少电池的损耗以减少成本,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保护电路、电池保护板和电池,可以有效减少电池的损耗。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保护电路,所述电池保护电路包括:
第一输出端子和第二输出端子,用于和电源或负载电连接;
电流检测元件、第一开关单元和第二开关单元,用于与电芯串联在所述第一输出端子和所述第二输出端子之间,以使得所述电流检测元件、所述第一开关单元、所述第二开关单元、所述电芯和所述负载或所述电源形成回路,以对所述电芯进行充电或放电,所述电流检测元件包括两个端子;
第一检测单元,包括供电端子、控制端子和两个检测端子,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的供电端子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的两个检测端子分别与所述电流检测元件的两个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的控制端子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端子电连接;
第二检测单元,包括供电端子、控制端子和两个检测端子,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的供电端子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的两个检测端子分别与所述电流检测元件的两个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的控制端子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端子电连接。
因此,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保护电路,电池保护电路包括第一检测单元、第二检测单元,以及,用于和电芯串联的电流检测元件、第一开关单元和第二开关单元,以使得电流检测元件、第一开关单元、第二开关单元、电芯和负载或电源形成回路,第一检测单元对应第一开关单元,第二检测单元对应第二开关单元,每个检测单元都根据检测到的同一个电流检测元件两端的电压控制对应的开关单元的导通或断开,以控制回路的导通或断开。通过使得第一检测单元和第二检测单元检测同一个电流检测元件两端的电压来实现对通过电芯的电流的检测,可以有效地减少电池保护电路中的电流检测元件的数量,以减少电池保护电路的阻抗,从而减少电池保护板的损耗,从而减少成本,尤其在目前的智能终端的损耗越来越大以及充电越来越快的情况下,节省电池保护板的损耗显得尤为重要。
可选地,所述电池保护电路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荣耀终端有限公司,未经荣耀终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411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