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除雾装置、具有除雾装置的监控摄像机及除雾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41497.0 | 申请日: | 2021-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93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陈秀祥;张大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海普软件产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23/50 | 分类号: | H04N23/50;H04N23/51;H04N7/18;G03B17/55;G05D27/02;B01D53/26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冉剑侠 |
地址: | 40002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置 具有 监控 摄像机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监控设备除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除雾装置、具有除雾装置的监控摄像机及除雾方法,装置包括具有视窗的密封壳体和位于密封壳体内的受控加热器、风扇、微处理器、内温湿度传感器和外温湿度传感器;监控摄像机包括位于密封壳体内的摄像组件;方法包括,检测密封壳体的内温度值、内湿度值、外温度值和外湿度值发送至微处理器,由微控制器根据内湿度值计算露点温度,并确定外温度值在预设温度区域中的区域位置,再根据区域位置判断该外温度值对应的内湿度值和外湿度值在预设温度门限中的门限位置,根据门限位置向风扇和受控加热器发送控制信号,使密封壳体的内温度值大于露点温度。本发明防止密封壳体内起雾或凝结水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监控设备除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除雾装置、具有除雾装置的监控摄像机及除雾方法。
背景技术
基于视频图像的人工智能技术提高了森林火灾全天候看护可行性。由于安装森林防火监控设备位置普遍较为偏远,地理属性多样(有丘陵、山地、高原),环境复杂甚至恶劣,气候多变,湿度高的特点,而电子设备向微电子化、高集成化和高密度装配方向发展,以及电子线路的高阻抗和放大特性,在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尤其在湿热而温度急剧变化,气压变化大的环境下,对监控设备的整机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有着明显的影响。例如,潮湿的大气对护罩内的光电设备、视窗玻璃影响主要表现为凝露、呼吸作用和电化学腐蚀。而当前野外安装监控设备均采用密封壳体结构,防护等级达到IP66及以上,即监控设备抽负压后安装在密封壳体内,防止外界环境的水和粉尘直接进入密封壳体内。但密封壳体在通过通风机或循环风道进行气压平衡时,封闭壳体内压力会随温度发生变化,使壳体内的空气或进或出,产生呼吸作用。当因呼吸作用吸入壳体的潮湿空气积聚一定量时,在露点温度附近形成水雾或凝露。而壳体内部的凝露由于相对隐蔽和间接,易因非普遍性而忽视,从而造成电子器件腐蚀,视窗玻璃起雾甚至湿气大量进入玻璃出现水痕,影响图像的观看和图像识别。
针对监控设备在野外使用过程中起雾的问题,目前是通过人工观察护罩视窗玻璃起雾,再人工远程控制护罩内的加热开启,同时开启风扇转动将热风带到玻璃视窗,当视窗玻璃没有雾后,再人工关闭加热和风扇,从而达到视窗玻璃去雾的目的。如果起雾状态不及时处理导致已经形成水滴,采用上述方法在短时间是无效的,同时凝露已经形成,粘附在电子设备上,会造成电子设备内器件、印制板、连接件等,形成电泄漏路径,降低介电强度或绝缘,以及腐蚀元件管脚,可能造成壳体内精密光电设备故障。
但是,在使用现有的这种方法进行防雾时,由于环境的复杂多变性,无法准确确定启动防雾的时间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除雾装置,以根据环境情况自动启动除雾功能。
本方案中的除雾装置,包括具有视窗的密封壳体和位于密封壳体内的受控加热器、风扇和微处理器,所述受控加热器信号连接微处理器,所述风扇信号连接微处理器;
还包括内温湿度传感器和外温湿度传感器,所述内温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密封壳体内的内温度值和内湿度值并发送至微处理器,所述外温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密封壳体外的外温度值和外湿度值并发送至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根据内湿度值计算露点温度,所述微处理器外温度值的大小确定外温度值在预设温度区域中的区域位置,所述微处理器根据区域位置判断该外温度值对应的内湿度值和外湿度值在预设湿度门限中的门限位置,所述微处理器根据门限位置向风扇和受控加热器发送控制信号,所述风扇和受控加热器根据控制信号启动工作以让内温度值大于露点温度。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海普软件产业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市海普软件产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414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