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半实物仿真动态跟踪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42241.1 | 申请日: | 2021-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962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周安安;李芸;高晓惠;李思远;严强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2B26/08 | 分类号: | G02B26/08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赵逸宸 |
地址: | 710119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物 仿真 动态 跟踪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半实物仿真动态跟踪系统,包括目标模拟器(1)、第一反射镜(8)、第二反射镜(3)、跟踪相机(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相机转台(5)、第一反射镜转台(7)、第二反射镜转台(10)、圆形轨道(4);
所述第一反射镜(8)设置在第一反射镜转台(7)上,且位于目标模拟器(1)的出射光路上;
所述目标模拟器(1)的出瞳光线中心入射到第一反射镜(8)的旋转中心线上;
所述第二反射镜转台(10)设置在圆形轨道(4)上,且绕圆形轨道(4)回转运动;
所述跟踪相机(6)设置在相机转台(5)上;相机转台(5)的旋转中心与圆形轨道(4)的中心重合;
所述第二反射镜(3)设置在第二反射镜转台(10)上,用于将经第一反射镜(8)的反射光线反射至跟踪相机(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实物仿真动态跟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模拟器(1)安装在目标模拟器固定三角架(9)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实物仿真动态跟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射镜转台(10)下方有凹槽,安装在有凸起滑轨的圆形轨道(4)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实物仿真动态跟踪系统,其特征在于:目标模拟器(1)光线出射位置与第一反射镜(8)纵向距离为a,目标模拟器(1)光线出射位置与第一反射镜(8)横向距离为b,第一反射镜(8)与跟踪相机(6)旋转中心线的横向距离为c,第一反射镜(8)与跟踪相机(6)旋转中心线的纵向距离为d,圆形轨道(4)的半径为e,第一反射镜入射角为θ1,第二反射镜入射角为θ2,第一反射镜(8)与水平线夹角为ε1,第二反射镜(3)与水平线夹角为ε2,圆形轨道(4)中心位置处的跟踪相机调节自转角度为α,所述θ1、θ2、α满足以下关系:
。
5.一种半实物仿真动态跟踪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目标模拟器(1)向第一反射镜(8)的旋转中心线上发出投射光线;
步骤2、第一反射镜(8)自转调节第一反射镜入射角θ1,使目标模拟器(1)发出的光线中心经反射后投射到第二反射镜(3)的旋转中心线上;
步骤3、调整第二反射镜(3)在圆形轨道(4)上的位置,并且自转调节第二反射镜入射角θ2,将第一反射镜(8)投射的光线反射至圆形轨道(4)中心位置;
步骤4、圆形轨道(4)中心位置处的跟踪相机调节自转角度α,使其入瞳方向与第二反射镜(3)的反射光线重合;
所述θ1、θ2、α满足以下关系:
其中:
a为目标模拟器(1)光线出射位置与第一反射镜(8)纵向距离;
b为目标模拟器(1)光线出射位置与第一反射镜(8)横向距离;
c为第一反射镜(8)与跟踪相机(6)旋转中心线的横向距离;
d为第一反射镜(8)与跟踪相机(6)旋转中心线的纵向距离;
e为圆形轨道(4)的半径;
ε1为第一反射镜(8)与水平线夹角;
ε2为第二反射镜(3)与水平线夹角;
从而实现由目标模拟器(1)出瞳到跟踪相机(6)入瞳光线控制的目标。
6.一种半实物仿真动态二维跟踪系统,包括目标模拟器(1)、第一反射镜(8)、第二反射镜(3)、第三反射镜(11)、二维跟踪相机(1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反射镜转台(7)、第二反射镜转台(10)、圆形轨道(4)、二维相机转台(15)、二维相机固定支架(14);
所述第一反射镜(8)设置在第一反射镜转台(7)上,且位于目标模拟器(1)的出射光路上;
所述目标模拟器(1)的出瞳光线入射到第一反射镜(8)的旋转中心线上;
所述第二反射镜转台(10)设置在圆形轨道(4)上,且绕圆形轨道(4)回转运动;
所述第二反射镜(3)设置在第二反射镜转台(10)上,用于将经第一反射镜(8)的反射光线反射至第三反射镜(11);
所述第三反射镜(11)设置在第二反射镜转台(10)上,沿圆形轨道(4)直径向外方向,用于将经第二反射镜(3)的反射光线反射至二维跟踪相机(13);
所述二维相机固定支架(14)上方依次设置二维相机转台(15)、二维跟踪相机(13);二维跟踪相机(13)的旋转中心在圆形轨道(4)的中轴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4224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数据环保服务平台及其操作设备
- 下一篇:一种化妆品软管片材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