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空心砖收板装置及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44764.X | 申请日: | 2021-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354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唐小卫;万克春;李海涛;王欣;王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小卫 |
主分类号: | B65G57/03 | 分类号: | B65G57/03;B65G41/00;B65G57/112;B62B3/04;B62B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6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空心砖 装置 及其 方法 | ||
1.一种建筑空心砖收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动台、设置在所述转动台上的传送机构、设置在所述转动台一端的落料机构、设置在所述转动台下方的收板调整机构,所述转动台靠近所述落料机构的一端铰接设置在底板上,所述转动台的另一端与电动推杆连接,所述收板调整机构设置在所述底板上;
所述传送机构上设置有若干承接板和若干定位组件,所述承接板与定位组件连接,所述承接板上设置有若干空心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空心砖收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转动台上的移动带、一端与所述移动带一端连接的拉绳一、一端与所述移动带另一端连接的拉绳二、与所述拉绳一和所述拉绳二的另一端连接的转轴,所述转轴铰接在固定座上,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与所述转轴连接的电机,所述移动带为长方形带状,所述移动带上设置有所述承接板和所述定位组件,所述收板调整机构与所述移动带活动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空心砖收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板包括长方形的本体、分别设置在所述本体两端同一侧的突出块,所述本体的两端面上分别设置有嵌入槽,所述承接板与所述定位组件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空心砖收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移动带边沿位置的限位条和固定框,以及与所述限位条和所述固定框连接的移动杆,所述限位条与所述固定框设置有间距;
所述移动杆包括与所述移动带边沿平齐放置的杆一、垂直设置在所述杆一其中一端部的杆二、垂直设置在杆一另一端部的杆三,所述杆一和所述杆二形成T型结构,所述杆一和所述杆三形成L型结构,所述杆三远离所述杆一的外端设置有朝向外侧的倾斜面一;
所述杆二的一端伸入在所述嵌入槽内,所述杆二的另一端可滑动的穿过所述固定框,所述杆三靠近所述杆一的一端底面设置有滑槽,所述限位条设置在所述滑槽内;
所述移动带两侧边沿位置均设置有所述定位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空心砖收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面一与所述收板调整机构活动接触;
所述收板调整机构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顶出气缸、设置在所述顶出气缸顶端的U型板以及水平设置在所述U型板顶端的楔形板,所述U型板的开口朝上设置,所述楔形板的两端同一侧分别设置有倾斜面二,所述倾斜面一和所述倾斜面二可活动的契合连接;
所述底座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底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空心砖收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料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转动台一端的倾斜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倾斜板底面的气缸,所述气缸的伸缩杆穿过所述倾斜板,所述气缸的伸缩杆设置在所述倾斜板的底部边沿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建筑空心砖收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台包括平板部、分别设置在所述平板部两端的半圆弧部、分别穿过两个所述半圆弧部的两个支撑轴,其中一所述支撑轴通过板座铰接在定位板上,所述固定座设置在所述定位板上,另一所述支撑轴与固定杆的顶端连接,所述固定杆的底端铰接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倾斜板与所述固定杆呈夹角连接,所述定位板底面与所述电动推杆连接;
所述移动带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平板部上,所述拉绳一绕过其中一所述半圆弧部,所述拉绳二绕过另一所述半圆弧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空心砖收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绳一和所述拉绳二均具有若干根;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车轮,所述底板的一端还设置有推杆。
9.一种建筑空心砖收板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01:将若干空心砖设置在承接板上,承接板通过传送机构可以移动的设置在小车上;
步骤S02:在外力的作用下,使得承接板移动,同时承接板上的空心砖也随之移动;
步骤S03:当空心砖运动到小车的出口位置时,空心砖自动滑落在地面上;
步骤S04:传送机构继续工作,承接板的上端面逐渐转化为上端面朝下,在承接板移动的过程中,承接板遇到外力后,自动从传送机构上脱落,并进入收集装置中,完成对承接板的收集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小卫,未经唐小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4476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网潮流调控决策推理方法
- 下一篇:3D打印工作箱及3D打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