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线全息显示心电监护系统及监护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44867.6 | 申请日: | 2021-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038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潘小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5/318 | 分类号: | A61B5/318;A61B5/339;A61B5/346;A61B5/366 |
代理公司: | 武汉信合红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64 | 代理人: | 蒋明 |
地址: | 430022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线 全息 显示 监护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线全息显示心电监护系统,包括心电信号采集单元,心电信号处理单元,心电信号显示单元以及供电单元;心电信号采集单元,用于实时监测监护主体的心电模拟信号并同步传输到所述心电信号处理单元。本发明利用全息显示心电监护主体的心电信号,无需硬件显示屏后体积将比原来大大缩小,参数调整及相关设置按钮以触屏方式控制,并内置蓄电池,通过有线充电蓄电,需要转运时,可不连接市电直接使用蓄电池电量,实现可以以更小的体积提供更多的功能,无线连接让患者更舒适,减少安全隐患,同时医务人员使用时也更便捷,减少对线路的收纳整理,节约时间,也减少了线路损坏,对医院而言,消耗成本下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心脏监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线全息显示心电监护系统及监护方法。
背景技术
心脏是循环系统中重要的器官,由大量心肌细胞组成。整个心脏的退极化与复极化是许多心肌细胞退极化和复极化的结果。心肌细胞除极和复极的电生理现象是心脏运动的基础。这种除极—复极的周期性规律,形成心电周期。一块心肌由于心脏不断地进行有节奏的收缩和舒张活动,血液才能在闭锁的循环系统中不停地流动。心脏在机械性收缩之前,首先由心肌产生电激动,激动所产生的微小电流可经过身体组织传导到体表,使体表不同部位产生不同的电位。每个心动周期内,心脏各部分兴奋过程中出现的电位变化的方向、途径、次序和时间都有一定的规律。这种生物电变化通过心脏周围的导电组织和体液反映到身体表面,使身体各部位在每一个心动周期中也都发生有规律的电变化。它反映心脏从兴奋的产生、传导到心脏的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规律。
现存心电监护系统(例如申请号为201711152342.5的发明专利),科室存贮占地空间大,需要专门的房间来放置,置于患者床旁时挤压活动空间,尤其抢救患者时,更显拥挤。危重患者转科或检查时,不便携,携带监护仪会多浪费在路上的一分钟时间,患者便多一分危险;不携带监护仪,不能及时反馈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不利于观察病情,做出及时的判断。现存心电监护为有线连接的心电,呼吸,血压,氧饱和度监测系统,线路较多较长,收纳线路费时,同时反复收纳过程中,线路易损坏,更换线路成本较高,另外对于患者而言,“五花大绑”及床上凌乱的线影响患者活动及舒适度,对于术后管道较多的患者,线路的增加使患者不便活动及翻身,增加压疮风险,活动时管道滑脱风险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全息显示心电监护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体积庞大,存在不便于移动、携带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具体提供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无线全息显示心电监护系统,包括心电信号采集单元,心电信号处理单元,心电信号显示单元以及供电单元;
心电信号采集单元,用于实时监测监护主体的心电模拟信号并同步传输到所述心电信号处理单元;
心电信号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心电模拟信号进行数字图形化处理实时生成2D心电数字图像并同步传输到所述心电信号显示单元;
心电信号显示单元,用于将所述2D心电数字图像转换成3D全息图像进行实时显示;
供电单元,用于为所述心电信号采集单元,心电信号处理单元,心电信号显示单元进行有线模式和无线模式供电。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心电信号采集单元设置在监护主体端,所述心电信号采集单元由传感器检测电路、信号放大器电路、滤波电路、电平变换电路和第一信号无线传输电路共同集成的实时采集心电信号的组合电路,实时采集监护主体端的心电模拟信号的具体方式为:
传感器检测电路设置在监护主体端的脉搏处实时采集监护主体的第一心电模拟信号并同步传输到所述信号放大器电路;
信号放大器电路对所述第一心电模拟信号进行前置放大生成第二心电模拟信号并同步传输到所述滤波电路;
滤波电路对所述第二心电模拟信号进行杂波滤除生成第三心电模拟信号并同步传输到所述电平变换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未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448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