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棚草莓的自然农法栽培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46423.6 | 申请日: | 2021-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419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发明(设计)人: | 徐启聪;徐启贺;徐启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尚上禾本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2/05 | 分类号: | A01G22/05;C05G3/80 |
代理公司: | 山东诚杰律师事务所 37265 | 代理人: | 刘成飞 |
地址: | 276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棚 草莓 自然 栽培 方法 | ||
1.一种大棚草莓的自然农法栽培方法,具体技术方案为:
1)草生带建立:在田里规划出种植带和草生带;种植带和草生带相间排列;种植带的宽度为50cm,草生带的宽度为80cm;每次割下的草,都铺在种植带上;夏季生长旺盛的时候,每个月用发酵饼肥对草生带进行一次追肥,用量50-100g/㎡;
2)益生菌堆肥和发酵饼肥施用
整地的时候,田内撒施完全腐熟的堆肥1-2kg/㎡和发酵饼肥100g/㎡来作为底肥;草莓幼苗进行大盆移栽的时候,盆土用量的一半为腐熟堆肥;在草莓生长过程中,用发酵饼肥进行追肥,每月两次,用量为100g/㎡;
3)益生菌活性液施用
①地面使用:整地的时候,喷洒一遍稀释100-500倍的EM菌液,每平方米1升;②叶面喷施:在草莓的生长期间,用稀释1000倍的EM发酵液每周喷洒2-3次;
4)草莓的大盆移栽及草生带共生
准备规模为直径27cm左右、高度为23cm左右、容积约为7L、底部带有网孔的花盆;将堆肥与洁净无病原菌的园土等比例混合后,填充到花盆中;将准备好的草莓苗子移栽到花盆中,并浇透水;将栽有草莓幼苗的花盆放置到大田中预先准备好的、施过了底肥的栽培带上,盆与盆之间间隔10cm;从晚秋到早春,大棚进行闭棚管理,保证草莓安全越冬;早春气温回升时,将盆里的老叶及枯黄叶剪除,将发酵饼肥撒在栽培带上的花盆基部的两侧,与表层土混合一下;此后每个月追肥2次;
5)有机材料覆盖
在草莓的生长全过程中,平时草生带割下的草,全部铺在栽培带上的花盆基部旁侧;如果不够的话,把半分解的稻杆或麦秆材料铺在栽培带上;每次给草莓浇水时,同时也要给花盆旁侧的覆盖材料喷水,以促进其分解;
6)盛果期的高温刺激
在盛果期,在保证正常的早晚大棚管理的同时,每天中午12点到12点半,将大棚全部关闭,时间持续半小时,大棚内的温度会迅速上升,对生长中的草莓形成一个短暂的高温刺激;半小时后,打开大棚,恢复正常状态;
步骤1)的特征在于,草生带建立为草莓补充有机物,改善土壤性质,调节小气候,并建立起有效的“有机质→土壤微生物―原生动物―腐生动物―菌食性动物―植食性动物→捕食者→微生物”的食物网系统,从而为草莓的生长提供良性的局域生态环境;更重要的是,草具有发达的根系,在与草莓根系交叉时,对其施加竞争刺激,诱导刺激信号转导,加强草莓相关抗性基因,最终导致草莓的健壮和果实的优质;
步骤2)的特征在于,益生菌堆肥和发酵饼肥施用为草莓的生长提供了优质的全面的养分,并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化;
步骤2)中堆肥和活性液的制作方法为:
①益生菌堆肥的制作方法:
益生菌堆肥的原材料用粉碎的秸秆、稻壳、菌渣、落叶含碳材料,与米糠、豆粕、鱼粕、蹄角粉含氮材料混合,再配以少量园土,用100倍稀释的EM菌液来将湿度调整为55-60%,然后堆积起来好氧发酵;每月进行两次翻堆并调整水分,秸秆类材料发酵8个月以上,落叶材料发酵18个月以上即为腐熟状态使用;所使用的堆肥配方为,稻壳:米糠:落叶:油粕:土体积比=36:2:5:1:4;
②发酵饼肥的制作方法:
将米糠或麦麸、豆粕、鱼粕、酒糟按照6:3:1:0.5的比例混合;用100倍稀释的EM菌液一边倒入材料中,一边用手揉搓材料,让材料均匀充分地吸到水,然后用工具混合2-3遍,将水分调整至35-40%,手握成团,碰触可散的状态;装入容器,密封发酵1个月以上开始使用;
步骤3)的特征在于,益生菌活性液起到了抑制草莓病害并刺激草莓生长的作用;
步骤4)的特征在于,草莓的大盆移栽将草莓的生长位置离开地面一定的距离,从而在结果期避开了很多土壤害虫对草莓果实的危害;
步骤5)的特征在于,有机材料覆盖有效的改善了地面小环境并为土壤提供有机质;
步骤6)的特征在于,盛果期的高温刺激是对草莓抗逆性的一种诱导方法,最终促使草莓的品质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尚上禾本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尚上禾本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4642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大数据体系的北斗交通运输数据融合方法
- 下一篇:功率输出装置及直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