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离子渗氮制备3D打印不锈钢粉末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46657.0 | 申请日: | 2021-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990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发明(设计)人: | 刘世锋;薛彤;王岩;魏瑛康;杨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F9/08 | 分类号: | B22F9/08;B22F1/145;C23C8/38;C22C38/42;C22C38/04;C22C38/02;C22C38/48;B33Y7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栈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0 | 代理人: | 潘卫锋 |
地址: | 710055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离子 制备 打印 不锈钢 粉末 方法 | ||
1.一种利用离子渗氮制备3D打印不锈钢粉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原料准备
将铁、铜块、镍块、硅锰合金块及金属铬破碎至粒径3~8mm后,混合10~30min得到混合物;
步骤二:真空熔炼
将步骤一得到的混合物放入真空熔炼炉中,先将真空熔炼炉抽真空至真空度为0.1Pa~5Pa,再加热至混合物完全熔化成合金熔融液;
步骤三:雾化制粉
将步骤二得到的合金融合液通入雾化设备中,在雾化室中雾化分散成微小液滴后冷却形成粒径为3~80μm的原始粉末,所述雾化制粉采用水雾化设备进行制粉;
步骤四:筛分、混合
将步骤三得到的原始粉末进行筛分,分别得到粒径为3~15μm的原始粉末a,粒径为15~30μm的原始粉末b,粒径为30~56μm的原始粉末c,以及粒径为56~80μm的原始粉末d;
使得到的原始粉末a、原始粉末b、原始粉末c、原始粉末d按照质量比1:3~5:4~6:2的比例充分混合60~120min得到混合粉末;
步骤五:离子渗氮
对混合粉末进行真空清洗,然后烘干后放入离子氮化炉内,抽真空至0.1~5pa,充入氮气与氢气,控制离子氮化炉内气压为300~500Pa后,加热至500~580℃,保温30~40min后,进行6~12h的离子渗氮,渗氮时的电压为500~800V,随炉冷却至150℃后空气冷却;得到表面氮层厚度为0.03~0.12μm、物相组织为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的不锈钢粉末;
所述步骤二中具体的加热步骤是:先以500~700℃预热5~10min,然后升温至混合物开始熔化,充入高纯氩气至标准大气压,升温至混合物全部熔化,保温5~20min,得到合金熔融液;
步骤五中氮气与氢气按照体积比为1:1~6;
将粒径为10~30μm的钽粉末、粒径为10~30μm的铌粉末与步骤四得到的原始粉末a按照重量比为1:1:30~60充分混合,得到优化粉末A;用得到的优化粉末A替换步骤四得到的原始粉末a进行混合,得到优化混合粉末A;
对优化混合粉末A进行离子渗氮:对优化混合粉末A进行真空清洗,然后烘干后放入离子氮化炉内,抽真空至3pa,充入氮气与氢气,氮气与氢气的体积分数比为1:3,控制离子氮化炉内气压为450Pa后,加热至540℃,保温30min后,进行10h的离子渗氮,渗氮时的电压为650V,随炉冷却至150℃后空气冷却;得到表面氮层厚度为0.12μm、物相组织为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的不锈钢粉末;
以质量百分数计,所述优化混合粉末A中,Cr含量为17%,Ni含量为4%,Cu含量为4%,Mn含量为1.0%,Si含量为1.0%,N含量为0.5%,C含量为0.07%,P含量为0.04%,S含量为0.03%,Nb+Ta含量为0.25%,其余为Fe。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4665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