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后水泥窑碱性砖制备再生原料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48350.4 | 申请日: | 2021-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007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发明(设计)人: | 安建成;马淑龙;高长贺;王亚利;罗华明;李燕京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金隅通达耐火技术有限公司;阳泉金隅通达高温材料有限公司;北京金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5/66 | 分类号: | C04B35/66;C04B33/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程琛 |
地址: | 100085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泥 碱性 制备 再生 原料 方法 | ||
一种用后水泥窑碱性砖制备再生原料的方法,属于建材高温耐火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步骤如下:对用后水泥窑碱性砖强制预处理;将拣选后的用后水泥窑碱性砖破碎成≤3mm的颗粒;将破碎后的颗粒完成均化处理;将均化处理后的物料连续加入脱壳炉中,2000℃以上高温熔炼,停炉后自然冷却120小时以上,对料坨按品级进行分选,破碎、按粒度分级,分类存放,按需使用。优点在于,可有效去除用后砖中有害的碱、氯、硫等杂质成分,为用后碱性砖的再生利用提供了基础;成本低、资源利用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材高温耐火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后水泥窑碱性砖制备再生原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耐火材料是高温工业不可或缺的辅助材料,广泛应用于水泥、钢铁、电力、石油化工、垃圾焚烧等工业运行的高温装备中。随着我国高温工业产量的提升,耐火材料的用量也在逐年提高,据统计2018年我国耐火材料用量超过2000万吨,不断增多的耐火材料用量也加快了自然资源的消耗大速度,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耐火材料高温废弃物。我国是全球水泥生产大国,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水泥窑有1600多条。这些水泥窑在为国民经济发展源源不断提供水泥产品的同时,也时时刻刻消耗着大量的耐火材料,耐火材料使用到一定程度无法满足继续生产需要时,必须更换相应的新材料,以产量为5000吨/天的水泥窑为例,一次大修仅拆除的用后水泥窑碱性砖就超过200吨。这些用后水泥窑砖如得不到合理处置将对环境尤其是水土带来恶劣的影响。同时,随着镁砂资源的不断减少,镁质原料价格不断攀升,如若这些用后水泥窑碱性砖能够循环再利用,不但可解决环境问题,而且将减少大量自然资源的消耗,降低耐火材料成本,带动整个产业链制造成本的下降。但用后水泥窑碱性砖的再生利用目前尚未有成熟的技术,随着我国对固体废弃物监管力度的加大,用后水泥窑砖的处理将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用后水泥窑碱性砖不能够被直接再利用原因是水泥窑砖在使用过程中循环富集的大量的含碱、氯、硫等元素的杂质,沉积在用后水泥窑砖内部,其总量约占5~15%。这些杂质成分在常温下为可溶性盐,可从用后砖中溶出对其耐火材料的施工性能和环境造成极其不利影响,在高温下为低熔点或挥发性盐,能使耐火材料发生碱裂反应,造成结构破坏。因此,用后水泥窑碱性砖再生利用的前提是有效去除碱、氯、硫等有害杂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后水泥窑碱性砖制备再生原料的方法,解决了用后水泥窑碱性砖不能高效利用的问题。去除用后水泥窑砖中有害杂质的同时促进回收砖中均匀稳定的复合物相原料生成。
一种用后水泥窑碱性砖制备再生原料的方法,具体步骤及参数如下:
1)对用后水泥窑碱性砖强制预处理,去除碱性砖以外的其他物质,根据需要烘干至含水率≤0.8%;
2)将拣选后的用后水泥窑碱性砖破碎成≤3mm的颗粒;
3)将破碎后的颗粒通过三次的平铺直取和重力混合操作,完成均化处理;
4)将均化处理后的物料连续加入脱壳炉中,2000℃以上高温熔炼,去除有害杂质成分,使物料中的有用成分充分反应;
5)停炉后自然冷却120小时以上,脱壳,拆解开熔炼后的料坨至≤30cm;
6)对料坨按品级进行分选,破碎、按粒度分级,分类存放,按需使用。
用后水泥窑碱性砖为砌筑于水泥回转窑高温段内壁不同部位的碱性耐火砖经过使用后所残留的高温废弃物。用后水泥窑碱性砖包括方镁石尖晶石砖、镁复合尖晶石砖、镁铝尖晶石砖等的一种或几种。用后水泥窑碱性砖在使用中循环富集了质量分数为5~15%碱、氯、硫等有害成分,富存的有害成分常温下为可溶性盐,高温下为可挥发气体。
步骤1)的具体操作为:首先通过机械或人工分选将用后水泥窑碱性砖中的非碱性砖捡出,如遇用后砖头部粘有水泥熟料的需100%除去水泥熟料,如遇用后砖表面粘有铁板的需去除所附着的铁板,如用后砖潮湿需对其进行烘干至含水率≤0.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金隅通达耐火技术有限公司;阳泉金隅通达高温材料有限公司;北京金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金隅通达耐火技术有限公司;阳泉金隅通达高温材料有限公司;北京金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483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花黄精多芽分蘖品种的选育方法
- 下一篇:一种适用于老年人的智能家居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