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全景拼接技术的隧道危化品车辆识别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48645.1 | 申请日: | 2021-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556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高亮;饶法强;丁浩;曹云龙;廖志鹏;王宁;胡学兵;刘剑平;朱炯;魏法胜;钟运平;夏杨于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大广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7/18 | 分类号: | H04N7/18;H04N5/265;G08G1/017;G06K9/00;G06K9/46;G06K9/62;H04W4/30 |
代理公司: | 广州凯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9 | 代理人: | 高观清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全景 拼接 技术 隧道 危化品 车辆 识别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全景拼接技术的隧道危化品车辆识别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摄像单元拍摄车辆的全方位图像,视频实时分析控制单元基于全景拼接技术将接收到的车辆全方位图像进行处理并判断,如果判断车辆属于危化品车辆,通过隧道监控中心控制显示单元进行预警显示,否则,视频实时分析控制单元处理下一组的车辆全方位图像;通过摄像单元拍摄车辆的全方位图像,并通过视频实时分析控制单元依据全景拼接技术对车辆全方位图像进行拼接,从而能够有效对车辆进行识别,提高识别危化品车辆的准确率,进而提高了对于隧道内危化品车辆的监测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对隧道内的危化品车辆所存在的监测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全景拼接技术的隧道危化品车辆识别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交通运输量激增,危化品运输车辆由于其易爆、易燃、有毒等特性,在隧道的安全管理和运营中受到高度重视,并且超宽,超高或超速的车辆在隧道内行驶,也威胁着隧道的安全,这些车辆构成了隧道内的危险车辆,因此监控隧道内车辆的运行情况,是管理隧道安全运营的重中之重,现有技术中也有一些针对危化品车辆进行监测的方法,例如通过GPS定位技术的方法实现危化品车辆的监测,或者通过视频拍摄车辆的车牌信息及“危险物品”等关键字信息的方式实现危化品车辆的监测等等,都能够起到一定的监测效果。
然而,现有针对隧道内的危化品车辆进行监测仍然存在以下缺陷:(1)由于隧道半隐蔽结构和近封闭空间的特点,如果采用GPS定位技术会导致GPS信号弱或无,从而无法识别或定位危化品车辆是否进入隧道或在隧道什么位置,监测效果差;(2)当车牌或关键字在遮挡的情况下时,如果采用视频拍摄车辆的车牌信息及“危险物品”等关键字信息的方式就不能有效地对车辆进行识别,同样会导致监测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全景拼接技术的隧道危化品车辆识别方法及系统,可以解决现有针对隧道内的危化品车辆进行监测所存在的监测效果差的缺陷。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基于全景拼接技术的隧道危化品车辆识别方法,所述方法基于隧道监控中心和视频实时分析控制单元,所述视频实时分析控制单元与所述隧道监控中心连接,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将隧道分为若干段识别区域,每段识别区域都均设置有摄像单元和显示单元,所述摄像单元用于拍摄车辆的全方位图像,并将拍摄到的车辆全方位图像发送至视频实时分析控制单元中;
步骤S2,所述视频实时分析控制单元基于全景拼接技术将接收到的车辆全方位图像进行处理,得到车辆完整图像,并依据车辆完整图像进行判断,判断是否属于危化品车辆,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3,否则,执行步骤S4;
步骤S3,视频实时分析控制单元将车辆属于危化品车辆的判断结果发送至隧道监控中心,隧道监控中心依据接收到的结果控制显示单元进行预警显示;
步骤S4,视频实时分析控制单元不发送车辆不属于危化品车辆的判断结果至隧道监控中心,并开始处理下一组的车辆全方位图像。
作为所述基于全景拼接技术的隧道危化品车辆识别方法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方法还包括危化品车辆信息数据库和车主智能终端,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隧道监控中心接收到车辆属于危化品车辆的判断结果时,从视频实时分析控制单元中获取该车辆的车辆完整图像;
步骤S6,依据车辆完整图像从危化品车辆信息数据库中获取该车辆车主信息,并依据车主信息向车主智能终端发送预警信息。
作为所述基于全景拼接技术的隧道危化品车辆识别方法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摄像单元包括四个摄像机,每个摄像机均安装于识别区域的隧道内壁上,分别用于拍摄车辆的左前方图像、右前方图像、左后方图像和右后方图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大广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大广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486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