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推力室的直流槽式边区膜冷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50225.7 | 申请日: | 2021-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53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田原;吴有亮;王仙;马志瑜;刘潇;潘刚;潘亮;赵世红;牛旭东;王维彬;何昆;孙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2K9/64 | 分类号: | F02K9/64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胡健男 |
地址: | 100076 北京市丰台区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推力 直流 边区 冷却 结构 | ||
1.一种推力室的直流槽式边区膜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1)、集合器环(2)、中底(3)、多孔面板(8)、喷嘴(9);中底(3)为中空回转体,中底(3)一端端面中部设有环形凸台1(10),与推力室身部(7)对接;环形凸台1(10)与推力室身部(7)形成膜冷却集合腔(5);中底(3)一端端面内侧设有环形凸台2(11);环形凸台2(11)的外缘加工有直流槽(6),直流槽(6)面向推力室身部(7)内壁;
环形凸台2(11)的内侧与多孔面板8的外缘配合焊接;
多孔面板(8)沿径向设置有多圈周向分布的通孔,作为喷嘴安装孔;喷嘴安装孔的位置与直流槽(6)一一对应;每个喷嘴安装孔内安装一个喷嘴(9);
中底(3)上设有斜孔(13),斜孔(13)的一端与中底(3)的外表面连通,斜孔(13)的另一端与中底(3)的内表面连通;斜孔(13)沿中底(3)的周向分布;
斜孔的侧壁上开有台阶孔,作为膜冷却导流孔(4),膜冷却导流孔(4)的小端与斜孔(13)的侧壁连通,膜冷却导流孔(4)的大端与环形凸台1(10)的端面连通,从而与膜冷却集合腔(5)连通;
中底(3)另一端端面与顶盖(1)连接;
集合器环(2)为U形截面的回转体,集合器环(2)的一端与顶盖(1)连接,另一端与中底(3)的外表面连接,使集合器环(2)内部与顶盖(1)和中底(3)的外表面形成的空间作为集合器腔(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推力室的直流槽式边区膜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工作过程中,冷却剂首先进入集合器腔(12),流过斜孔,经过台阶孔进入膜冷却集合腔(5),经过直流槽(6)喷出喷注器结构,射向身部(7)内壁,形成贴壁冷却膜,对身部(7)内壁进行冷却保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推力室的直流槽式边区膜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喷嘴(9)的中心轴线与推力室身部(7)的中心轴线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推力室的直流槽式边区膜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斜孔(13)的中心轴线与推力室身部(7)的中心轴线呈一定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推力室的直流槽式边区膜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膜冷却导流孔(4),包括大端和小端,大端和小端均为圆柱形孔,大端的内直径大于小端的内直径;小端孔径控制膜冷却流量,小端孔径设计方法如下:
式中d:小端孔直径m;qm:膜冷却剂流量kg/s;n:膜冷却导流孔数量;Cd:膜冷却导流孔流量系数;k:冷却剂比热比;p1:集合器腔内冷却剂压力Pa;ρ:集合器腔内冷却剂密度kg/m3;pc:推力室室压Pa;
大端和小端圆柱形孔的长径比满足:L/D10,L为圆柱形孔的长度mm,D为圆柱形孔的直径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推力室的直流槽式边区膜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直流槽(6)为细长槽,宽度为0.5-1.5mm,左右两端均倒圆角,倒圆半径与宽度基本一致,并进行锐边处理;长度为1-1.5S,S为喷嘴安装孔直径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未经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5022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